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躁动的影响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躁动的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40例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ASA Ⅰ级、年龄2~7岁,体重15~28kg,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丙泊酚组(B组,n=20)。 D组在麻醉诱导前以1ug/kg速度持续泵注DEX,10min内输注完毕。麻醉诱导插管后以0.2~0.7ug/(kg·h)持续泵注DEX,直至手术结束前约10min停止注射。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0mg/kg,芬太尼0.002~0.003mg/kg,顺阿曲库铵0.1mg/kg,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B组给予等速度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诱导和维持同D组。术中常规监测ECG、MAP、HR、SpO2和PetCO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上开口器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3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苏醒期呕吐、嗜睡、疼痛的发生率,记录麻醉药用量,并采用4分法评估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儿一般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MAP,HR无显著差异。T1-T4各时间点D组HR均显著低于B组(P<0.05),T1,T3点D组MAP明显低于B组,D组患者术中应用丙泊酚总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观察:D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儿的呕吐发生率、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使用量,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的疗效。方法83例脑血管所致痴呆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西医组(41例)和辨证组(42例)。西医组采用胞磷胆碱等西药治疗,辨证组实施中医辨证治疗
期刊
目的探讨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应用应用合理情况,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1024张门诊抗高血压处方,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分析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