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国际贸易竞争力在学界一直被广泛讨论。一方面,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国经济繁荣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缺乏竞争力可能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潜在原因。20世纪末,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为获得全球竞争力,将附加值低的生产工序外包出去以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工序则留在本国。这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布局促使了一系列全球价值链的产生。与此同时,国际竞争力的实质也随之改变。一国的出口贸易状况与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对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水平做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HIY法和WIOD数据测算中国在1995至2011年这十六年间的增加值贸易额,并且计算出与传统贸易值之间的差额。另外还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WI0D数据计算了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我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通过增加值贸易额和三个指标的计算,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名义出口额与出口额中的国内增加值的差额一直持续加大。2011年,名义出口额与出口额中的国内增加值差额达到14274.24亿美元。2000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由一般的贸易顺差向加工贸易顺差过度。而传统总值贸易统计不能如实地反映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国家或地区所创造的增加值,这种统计失误对我国的贸易顺差值造成很大的扭曲。整体上看我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都有所加深,但是从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部分的出口增长实际上是加工贸易增长在推动,只有小部分增长来源于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增长,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从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来看,各行业之间的差异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纺织业、电子设备和化学制品业。纺织业的全球价值链收益指数RCA数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收益指数RCA值增长最快,该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我国的化学制品全球价值链收益指数RCA指数较低,并且处于下降趋势。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结合了两种在国际上较为普及的方法。对于增加值贸易的计算采用HIY法,由于本文只对中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核算,有别于其他方法需要用到世界投入产出表,该方法只需用到中国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即可得出清晰客观的结论。对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数的测算来说,需要从出口贸易增加值中分解出转出口增加值份额和国外增加值份额,故笔者采用KPWW法分解的出口额贸易数据进行核算。二是本文的数据较新,本文采用了两个主要数据库,一是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其中关于我国的贸易数据已经更新到2011年。另一个是TIVA数据库,关于我国的贸易数据更新至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