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全美所有新发癌症共1762450例,其中泌尿系统新发癌症158220例,膀胱癌80470例。膀胱癌作为全球男性发病率排名前10的肿瘤,中高危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约占膀胱癌的75%,有高达70%在一年内复发,且有高达20%患者两年内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中高危NMIBC,标准治疗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随后进行膀胱内辅助治疗。然而,预防TURBT术后肿瘤复发的最佳膀胱内辅助治疗策略尚未阐明。目前为止,膀胱内辅助治疗主要集中在免疫治疗,主要为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化学治疗;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热疗。对于高危NMIBC,世界各大指南均推荐BCG,但由于卡介苗在世界范围内的短缺,且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高,卡介苗价格昂贵,有许多患者放弃继续使用其治疗。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膀胱癌患者的最主要选择就是膀胱内辅助化疗。热疗自身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而化疗的加入,使得其发挥了 1+1>2的效果。目的比较使用新型膀胱内辅助热化疗与室温下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中高危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TURBT后使用吡柔比星及吉西他滨进行膀胱内辅助治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450例。将患者分为膀胱灌注化疗组和热灌注化疗组。室温膀胱灌注化疗组,在室温下进行膀胱灌注,8次每周1次灌注,随后10次每月1次膀胱灌注。热灌注化疗组,8次每周1次灌注,随后10次每月一次膀胱灌注,第一次治疗由连续3次热化疗(围手术期高频次热化疗)构成,仅第2次热疗联合吡柔比星或吉西他滨,其余两次单独热疗,其余治疗为室温下膀胱内灌注化疗(不行热疗)。所有患者每3个月复查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至24个月,随后每6月复查一次。主要研究终点是24个月无复发生存,次要研究终点包括24个月无进展生存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连续变量,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Yates校正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通过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评估TURBT术后的24月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24月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热灌注化疗组和室温膀胱灌注化疗组分别有124和120例纳入此研究,两组的基线特征均衡。热灌注化疗组和室温膀胱灌注化疗组的24个月的RFS分别为82.3%和66.7%(log-rank p=0.0051)。热灌注化疗组患者获得PFS明显高于室温膀胱灌注化疗组(95.2%vs.86.7%;log-rank p=0.015)。根据Cox 比例风险模型,改善疗效的独立因素是使用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危险比,0.445;95%可置信区间,0.273-0.836;p=0.012)及吉西他滨热灌注化疗(危险比,0.405;95%可置信区间,0.173-0.948;p=0.037)。两组患者与灌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均为1-2级,热灌注化疗组(49/124)总体不良反应较室温下膀胱灌注组(40/12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493)。结论围手术期高频次热灌注化疗是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安全有效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