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宋、盛于明清的安徽皖南地域的新安医学,被认为是明清时期中医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和缩影。新安医学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源于其对中医经典的深度阐发和临证疾病的有效辨治,其研究仲景伤寒学说的成果更是颇具创见。明清新安医家采用考证、校勘、注释、辑佚、临证运用等多种方法,对《伤寒论》展开多侧面研究,留下了丰富的伤寒文献。其内容包涵新安医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阐发、具体病证的辨证分析、经方的加减应用等多方面,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方面的知识。本文选择明清新安医家伤寒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分析新安医学的形成环境,整理新安医学伤寒文献范畴,探讨新安医家《伤寒论》研究方法,把握明清新安医家伤寒理论观点,阐述新安医家伤寒辨治特色及经方应用思路。这项工作对明清新安医家学术特色的掌握、仲景著作的研读、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理解、临床各科的深化思考及其对当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都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提示:明清新安医家在继承宋金医家研究《伤寒论》方法的基础上,以辨病脉证并治重编原文注释、校勘考据、采先贤精萃、临证医案分析和专题阐发综合研究法,对《伤寒论》作了多侧面的研究。现存明清新安医家伤寒专著26部156卷,专篇专论7篇和经方医案280则,依其内容特点可分为对《伤寒论》原文的注释编次和指导临床证治的心得发挥两大类。明清新安医家对伤寒涵义、六经实质、六经病主证和提纲、六经病病机、六经病传变等伤寒理论问题有详细阐发。新安医家以正伤寒、类伤寒明伤寒涵义,以部位和形层界限论六经实质,系统阐述六经病病机和传变规律,以病机和脉证特点论六经病提纲。明清新安医家不仅在阐发伤寒理论上匠心独运,更注重在实践中阐发伤寒理论。形成阴证伤寒说、伤寒不宜久饿说、妇人产后伤寒不忌人参说、男子热入血室说、寒入血室说的新安伤寒辨治特色。明清新安医家不仅辨治外感病多选用经方化裁,而且每当临证符合六经纲要者,亦灵活选用经方。新安医家擅用经方而不拘泥于原方,形成纠寒凉时弊,擅用仲景温补方;凭证用方,有故无殒亦无殒;合方运用,扩大运用范围;阴证用灸,灸药并举的经方应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