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优秀的少年文学作品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少年读者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目前,中国图书市场上缺乏优秀的原创少年文学作品,尤其是内涵深刻、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品。而法国的少年文学作品不仅历史长、作品多,而且主题丰富,许多作品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本文是笔者在翻译了法国少年文学作品《冰雪精灵》(L’esprit des glaces)的节选之后所撰写的实践报告。笔者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归化策略的若干翻译技巧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首先,笔者简要介绍了文本主题,分析理解中的问题以及该文本的读者定位和语言风格。本书的读者定位为11岁以上少年读者,行文风格有人物形象生动、故事富有趣味以及句式地道简洁的特点。其次,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了翻译的宏观指导原则——接受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以读者为本,关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探讨该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读者的核心地位决定了选译作品的译文风格要为少年读者所接受;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要求译者充分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性以译文读者是否理解和接受为前提,在必要时才进行填补和具体化。最后,笔者着重分析了在接受理论的宏观指导下,运用几个翻译技巧解决翻译中意义、意象、词汇以及句式四个层面的问题:用增补法更好地阐释原文隐含意义,意象的替代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接收到相同的审美效果,四字格词语使译文简明整洁、生动形象,调整句式结构则使译文更好地被中文读者所接受。实践报告的结果表明,尽管翻译无法尽善尽美,且翻译的技巧不仅限于上述几个方法,但以读者的接受为中心的接受理论和归化的若干翻译技巧,对于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