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浪潮是IPO的三大异象之一,它是指IPO数量存在着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并常常与IPO初期超额收益率的变化处于领先滞后关系。自从Ibbotson&Jaffe(1975)提出了IPO热销市场的概念后,学术界展开了对IPO热销市场存在性和理论解释的广泛讨论。大量的文献尝试从投资者情绪、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权衡等理论角度对IPO浪潮进行解释,但始终没有达成定论。我国由于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与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许多学者尝试从政府管制的角度对IPO浪潮现象进行解释。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试图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理论对IPO浪潮进行解释,而忽略了IPO浪潮本身的动态变化过程。对IPO浪潮现象的特点进行动态归纳能够延伸到IPO浪潮中企业的质量问题,通过对IPO浪潮中的新股上市回报和企业长期绩效的特点进行研究,结合IPO浪潮的理论解释,总结IPO浪潮中的企业质量特点,从而对IPO浪潮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现有文献对于IPO浪潮中企业质量特点研究不够细致,也缺乏系统性的解释。因此,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参考Banerjee et.al(2016)的模型,从高成长性企业和低成长性企业的动机出发,引入经济状态的变化对IPO决策的影响,构建了一个IPO两期决策模型。该模型推导出IPO浪潮的三种均衡状态,不同均衡状态反映了不同的IPO浪潮特征。在综合考虑我国IPO浪潮现象实际情况后,认为我国的IPO浪潮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有抑价的分离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高成长性企业通过抑价发行向投资者发出企业质量信号,与低成长性企业进行区分。通过对现实情况进行匹配,本文提出了四个可检验的假设。根据模型推论和数据可得性,本文通过实证发现:(1)高成长性企业倾向于在IPO热销市场早期通过抑价释放企业质量信号,因此平均来看,IPO热销市场的提前上市者比在其余时期上市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发行抑价率。(2)不同板块在IPO热销市场初期可能存在抑价率的差异,平均来看,创业板的抑价率最高、中小板的抑价率次之,主板的抑价率相对较低。(3)高成长性企业会在热销市场的早期抑价发行,并能够被投资者理性认知,成为IPO热销市场的领导者,因此IPO热销市场中的领导者会比其他发行人获得更高的IPO估值。(4)高成长性企业比低成长性企业拥有更好的成长机会,因此在上市融资后会比其他企业增长更快,即IPO热销市场中的领导者在上市后的成长速度比其他企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