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女性诗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学术领域。本文以清代规模最大的女性诗歌总集——《国朝闺秀诗柳絮集》(以下简称《柳絮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观照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注重文献资料的校勘、考订、辑录等基础工作,又努力在文学史和思想史的视野下寻求对于文本本身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所完成的研究工作的要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黄秩模及《柳絮集》的概述,包括对黄秩模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等情况的描述以及《柳絮集》的编纂动机、成书过程、版本流传与编纂体例的细致考察。黄氏原籍福建,宋时迁至江西宜黄,黄秩模一生仕宦不达,致力于发潜惠世的刻书活动,从而使更多埋没无名的人被记载,更多濒于散佚的书籍被留存。《柳絮集》的编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柳絮集》意欲集一代闺秀之作,征一代闺秀之才,进而树立风雅正统,垂范于世。《柳絮集》秉持“以人存诗”和“以诗存人”并重,在具体的作者编排上,则依据作家姓氏依韵编次,各家之后附以诗人小传,介绍闺秀们的相关信息。其次是广泛搜集、阅读各类材料,订误《柳絮集》诗人小传94条,发现主要有姓字、籍贯、亲缘关系、集名四个方面。姓字舛误方面,或误字为号,或误号为字,籍贯舛误方面则主要表现为误女诗人夫籍为其籍,亲缘关系方面的讹误则比较多样,集名舛误多表现为缺字漏字。另依据当前可见的较早较佳的通行版本对各家的诗选进行细致校对,出诗作校勘记60条。再次是对《柳絮集》存录诗作的主题内容进行探讨,发现女诗人们依然秉持着传统的女性诗作吟咏主题。她们或寄思怀远,倾吐自己内心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或记闲咏乐,记录闺阁生活的琐屑日常;或立意表志,表现自己的志趣情操;或劝子勉孙,表达对子孙后代的希冀期许;或悼亡忆亲,表露对逝者故人的追忆缅怀;抑或咏史怀古,发表自己对历史现实的思绪体悟。余则游仙逃禅、杂感叙事等,皆有入诗。进而窥探清代女性的生存本相,黄秩模的诗学观念藉此显现,他秉持着主流诗歌创作的风雅正统观念,以此为标准,符合该传统者入选,否则摒弃。其有意识的辑选编录,使得闺秀诗风由之前沿袭的婉约纤弱展现为典雅淳厚,女性诗词的境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