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i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内分泌紊乱疾病,PCOS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12%,是引起月经紊乱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疾病,近年来PCO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稀发、月经后期、闭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肥胖、皮肤上多毛、痤疮、黑棘皮及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等,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的危险性,还可导致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等远期代谢疾病出现,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故本病已成为内分泌科、妇科、心血管科等多个学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详尽的PCOS致病原因尚不清楚,查阅文献,认为PCOS发病与其潜在的遗传因素、高脂高蛋白饮食、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对PCOS的中医证型,现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多由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肾阴不足,气滞血瘀所致,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临床上以虚实夹杂为主,病因病机多以肾虚为本,气血痰湿凝滞为标。但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探讨PCOS的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目的:探讨PCOS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患病的相关因素,归纳出PCOS不同分型中医证候、症状等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及与PCOS有关的因素,为探讨中医有关PCOS的病因病机演变与现代医学有关PCOS的客观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及其病因学提供较好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我院及省中医院1年的住院及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信息进行登记,采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类型、四诊信息及相关因素,填写临床观察表,然后建立数据库,准确录入采集所得数据,最后采用数据库软件EPIdata3.2及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处理,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纳入符合PCOS标准的病例,中医证候类型以肾阳虚证最多,其次为肝郁证和痰浊证,再次为肾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和血虚证则较少。2、相关因素与PCOS的中医证型关系分析:(1)肾阳虚证组、痰浊证组的年龄大于肾阴虚证和肝郁证组;(2)家族史是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3.194,P=0.017,有统计学意义。(3)精神心理因素进入肝郁证的回归方程是肝郁证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4.716,P=0.007,有统计学意义。(4)肥甘饮食和出生时体重是痰浊证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7.111,5.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5)出生时身高是肾阴虚证的保护因素,OR=0.555,P=0.040,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指标与PCOS的中医证型关系分析PCOS不同中医证型的BMI、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痰浊证的WHR值较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者高,肾虚血瘀证者较肝郁证者高;痰浊证的BMI、空腹胰岛素值较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者高;痰浊证的空腹血糖较肾阴虚证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COS中医辨证为痰浊证和肾虚血瘀证者多表现为中心性肥胖。研究结论:PCOS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