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是当下国内外遭受HIV疫情影响非常严重的高危人群之一,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后,HIV流行一直呈较快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我国的MSM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我国MSM人群严峻的艾滋病疫情,急需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控制。控制传染源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开展HIV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可通过三大方面的工作控制HIV的继续传播和流行,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阻断HIV二代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尽管性伴告知在控制HIV传播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MSM人群相对于其他人群在性伴告知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能成功追踪到新的HIV病例较少。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约为30%-50%,低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秘鲁地区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美国和马拉维已经开展了关于推动HIV感染者的性伴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随机对照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医学辅助推动策略推动相对于患者自己推动增加了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HIV感染者的性伴数量。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HIV阳性MSM人群开展关于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医学辅助推动策略能否促进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依然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性伴检测结果告知和性伴HIV检测和咨询的作用,掌握HIV阳性MSM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和推动性伴检测的影响因素,为控制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遏制我国MSM人群HIV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目的如下:1.评估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人群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作用;2.明确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于促进HIV阳性MSM人群的男性性伴检测HIV的作用;3.探索HIV阳性MSM人群对其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以及推动男性性伴检测HIV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及艾滋病治疗门诊招募新确诊HIV阳性MSM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把目标人群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由研究对象告知性伴其HIV阳性结果并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干预组在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的基础上施加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即:提供促进性伴告知的知识教育和医学辅助推动措施(医务人员和研究对象共同推动性伴检测HIV或者医务人员推动性伴检测HIV)。基线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首次性行为年龄、性取向和近6个月性行为特征等。随后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前瞻性随访,随访4个月获得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性伴告知率以及性伴参与HIV检测情况。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人口学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随访1、2、3、4个月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对性伴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率和性伴HIV检测率,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HIV检测的性伴数量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分析各预测变量与HIV阳性MSM对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告知HIV阳性结果以及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统计学关联性;双侧P<0.05为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别的检验水准。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对比:本研究共有198名HIV阳性MSM被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人数占总调查对象的52.5%(104/198),而对照组占47.5%(94/198)。经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除干预组研究对象具有偶然性伴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以外(77.7%vs.63.4%,P=0.040),其他社会人口学信息以及性行为特征等变量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均>0.05)。2.干预对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影响情况:在干预后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的比例分别为51.0%(53/104)、51.9%(54/104)、52.9%(55/104)和53.8%(56/104),而对照组对应告知比例分别为51.1%(48/94)、52.1%(49/94)、52.1%(49/94)和52.1%(49/94),卡方分析显示在干预后各个相同的时间点两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比例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3.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8.08,95%CI=4.18-15.65,P<0.001),月收入为≥5000元(vs.<3000元)(AOR=2.23,95%CI=1.05-4.72,P=0.036),已经出柜(vs.未出柜)(AOR=2.71,95%CI=1.29-5.72,P=0.009),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32.23,95%CI=12.85-80.85,P<0.001),近6个月无偶然性伴(vs.近6个月有偶然性伴)(AOR=2.20,95%CI=1.15-4.20,P=0.017),性取向为同性恋(vs.非同性恋)(AOR=1.94,95%CI=1.02-3.69,P=0.047)以及近6个月未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vs.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AOR=3.32,95%CI=1.59-6.52,P=0.001)是HIV阳性MSM将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独立影响因素。4.干预对调查对象推动性伴HIV检测行为促进状况及两组性伴HIV阳性率对比:在随访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推动男性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8.3%(19/104)、27.9%(29/104)、28.8%(30/104)和31.7%(33/104),而对照组对应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3.8%(13/94)、14.9%(14/94)、16.0%(15/94)和17.0%(16/94),卡方分析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推动性伴检测率提高无统计学差异性(P=0.397),而干预2个月(P=0.027),3个月(P=0.031)和4个月(P=0.017)推动性伴检测HIV的比例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性伴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0.9%(10/48)和26.3%(5/19),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1.000)。5.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HIV检测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医学辅助推动告知策略(vs.患者推动告知策略)(AOR=2.35,95%CI=1.18-4.70,P=0.016),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5.49,95%CI=2.48-12.17,P<0.001),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6.76,95%CI=2.51-18.19,P<0.001),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vs.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AOR=3.05,95%CI=1.04-8.94,P=0.042)以及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vs.阳性结果未告知性伴)(AOR=12.91,95%CI=4.82-34.55,P<0.001)是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检测HI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学辅助策略对沈阳HIV阳性MSM的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率的影响效果有限,但可显著增加其性伴HIV检测比例,非单身、高收入、出柜者、不通过互联网/同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的HIV阳性MSM更愿意将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而非单身、有固定性伴和进行性伴告知的HIV阳性MSM更愿意推动性伴开展HIV检测。我国亟待调整当前HIV阳性MSM人群对性伴进行阳性结果告知的策略,提高HIV阳性结果告知率,促进性伴进行HIV检测,以控制MSM人群HIV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