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法律素养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成果的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法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素养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成果的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人们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自媒体的存在。自媒体具有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个性化、平民化等特点,但同时也使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正确分析这些新问题,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人的自由发展理论、归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选取华中农业大学750名大学生开展实证调查,利用SPS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维度分析与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在自媒体环境中,在变量因素学科、年级、户籍、性别不同的情况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从维度分析来看,大学生法律知识总体水平尚可,但仍有部分同学自媒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在法律意识方面,大学生法律信仰有待提升,公平与正义意识良好,守法自觉性较强,权利与义务意识不对等;在用法能力方面,大学生对法律事件预见判断能力不足,表达维权能力较弱,护法能力有待加强。本研究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梳理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养问题的影响因素。从国家层面看,主要表现在立法不健全,法律管制失衡;执法不到位,自媒体管理滞后化。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主要是自媒体平台的负面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层面,主要为高校学科体系设置不完善,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大学生对学习自媒体法律知识认识存在偏差,自律能力有待提高。提升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必须实现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首先,政府要完善自媒体领域立法,从根源上解决法制不健全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营造良好自媒体环境。其次,社会层面中,自媒体平台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平台监管力度;加强家庭法治教育,创造和谐家庭环境。再次,学校层面要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法律氛围;加强教师教育,夯实任课教师法学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做好自媒体法治教育。最后,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强化学法效果,提升用法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环境污染的加剧,发挥电池的性能、促进其应用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多种二次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功率大、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放电率低以及价格适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交通动力、电力储能、移动通信、新能源储能和航天军工等领域。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对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
研究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提供更好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
目的于某些不能或者不愿使用种植钉的患者,使用一种无创的方法矫治严重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并观察疗效。方法择8例,共10颗下颌第二磨牙严重严重前倾阻生病例,下颌第一磨
周雪石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剧中同名二重唱蕴涵独特的艺术意蕴。本文在分析二重唱《再别康桥》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对歌剧形象塑造的
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的移动应用APP,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有关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现状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深入,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增加等因素使得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城外河变成城内河,以前清澈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对城市市容和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基于此,本论文以淮北市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对象,结合质量管理方法,展开对淮北市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质量不高的分析。本文
向市场关系的过渡显然改变了俄罗斯地区和市政当局的经济和社会特征。这些变化大多影响到小城市,社会经济进程管理权力下放对小城市造成了最严重的后果。小城市是俄罗斯城市
改革开放的激荡四十年(1978-2018年),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光辉岁月,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长卷。自1984年12月,我国首条高速公路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做出了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规定,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讨论式
我国农村贫困面较大,实施扶贫移民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扶贫移民项目是玉门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其归属感直接影响扶贫移民的安置效果,对进一步推进移民工程建设也存在重要影响。扶贫移民归属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扶贫移民工程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及其生态保护与民族发展的政策性,同时也揭示了少数民族移民归属感不同于城市移民归属感与一般乡村归属感研究,具有复合性特点。本文在研究和学习国内外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