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身体组成及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的肉食性经济鱼类鲇鱼(SilurusasotusLinnae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对5组共34尾鲇鱼幼鱼(19.36-46.95g)分别进行了0、1、2、4、8w的饥饿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饥饿对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RMR)、身体组成以及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以揭示鲇鱼幼鱼适应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对策。
  本研究主要结果:
  1.饥饿8w组鲇鱼幼鱼的体重(湿重)显著下降,平均值由38.99±2.91下降至30.41±2.03g,下降了22.01%;耗氧率和静止代谢率均随饥饿时间逐渐下降,前者由5.77±0.35下降至1.65±0.17mgO2h-1,下降了71.4%,后者由63.19±3.68下降至22.38±1.36mgO2kg-1h-1,下降了64.58%。
  2.对饥饿8w组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三个相对稳定期:代谢水平分别为41.62±0.34、34.72±0.55、27.59±0.52mgO2kg-1h-1(P<0.05),相应持续时间分别为10、14、27d。
  3.鲇鱼身体粗脂肪含量、能值、含水量及灰分在饥饿4w组始出现显著变化,前两者分别下降了64.8%和15.27%,后两者分别上升了1.95%和11.36%,而粗蛋白在饥饿8w组始出现显著变化,下降了23.56%。
  4.力竭性运动前,各处理组鲇鱼的静止耗氧率分别为2.21±0.15、1.63±0.04、1.64±0.13、1.44±0.08、0.98±0.09mgO2kg-1min-1。饥饿1w、2w、4w组静止耗氧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而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该平台期持续时间为1w至4w,其静止耗氧率平均值为饥饿0w组的71.04%。
  5.鲇鱼力竭性运动后,各饥饿处理组耗氧率均即刻达到峰值(2min),分别为7.35±0.72、7.95±0.45、9.05±0.51、7.53±0.18、6.24±0.22mgO2kg-1min-1,随后快速下降。各处理组耗氧率在恢复约20min后趋于稳定,达到稍高于运动前静止耗氧率的运动后稳定耗氧率(SteadyVO2post-exercise)。各处理组耗氧率峰值分别约为运动前静止耗氧率的3.38、4.92、5.63、5.32和6.68倍。
  6.各饥饿处理组鲇鱼的EPOC分别为31.8±6.06、76.67±4.34、69.2±5.89、70.41±3.12、38.28±2.72mgO2kg-1min-1。其中饥饿1w、2w、4w组的EPOC彼此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饥饿0w组(P<0.05),其平均值较0w组提高了126.71%;饥饿8w组鲇鱼的EPOC显著下降,并回复至与饥饿0w组无显著差异。各饥饿处理组鲇鱼的EPOC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1.鲇鱼幼鱼采用降低静止代谢率的方式适应饥饿,饥饿时间越久,其静止代谢率越低,相对稳定期的历时越长。
  2.鲇鱼幼鱼与大多数鱼类相似,在饥饿条件下首先主要消耗脂肪,而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在脂肪被大量消耗以后,蛋白质的供能比例逐渐上升。
  3.一定程度的饥饿对鲇鱼幼鱼EPOC具有显著补偿作用,补偿持续时间大约为3w。
  4.鲇鱼静止耗氧率的平台期与其EPOC补偿效应期完全吻合,这一现象表明鲇鱼EPOC的补偿作用与其静止耗氧率具有潜在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乳腺中特异高效表达多肽药物、疫苗、抗体等蛋白的技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并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抗原蛋白疫苗能随着乳汁分泌,口服免疫动物后,能保护自身免受病毒的感染。由此可见,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重组抗原蛋白疫苗具有不可限量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构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
期刊
学位
期刊
报纸
学位
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一些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产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和设施条件,开展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途径的研究是实现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选择设施蔬菜中栽培面积较大,且易发生连作障碍的黄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作0a、1a、4a和8a共4种连作年限和翻青玉米—黄瓜、番茄—黄瓜、豇豆—
学位
报纸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