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超”作为程度副词的新兴用法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对比并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度副词“超”的全面多方位的考察,探究其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在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的特征,分析新兴副词与传统副词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对语言中的新词语、新用法进行规范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人们对新词新语的认识,也为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提出提供一定的佐证。首先提出研究目标为程度副词“超”,指出文章的研究意义,分析与本文相关程度副词和“超”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对程度副词“超”的句法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其修饰成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其句式特征的分析,程度副词“超”常用于两种句型“超+V/Ap”和“超+不/没V/Ap”,本文主要是从进入该形式的限制因素为着重点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对程度副词“超”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分为两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是分析它的语义等级,通过之前学者对程度副词语义等级的分析,将程度副词“超”的程度量级确定为“极高”和“次高”之间,并且倾向于“极高”的等级;第二板块是分析它的语法意义也就是其增量义与超量义,通过对例句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有些句子中,“超”所表达的不再是增量义,而是超量义,最终分析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四方面因素:被修饰词语的语义特征、说话人主观上的态度、客观方面的参照标准以及相关的句式特点。“超+Ap”只有一种表示增量的语法意义,但是在具体的用法和环境中,又有两种用法,从而解构成两种表义倾向。第四部分,对程度副词“超”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包括“超”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观性的传达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语体、预设方面的特征。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程度副词“超”产生以及发展的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超”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同时还有广州方言的影响。另外,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现象都是“超”的程度副词用法产生的内部原因;从外部因素看,外来语言的影响,传媒工具的发展,以及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等也为“超”的程度副词用法提供了各种外部条件。第六部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程度副词“超”与与其相似的“超级”、传统程度副词“很”和其他新兴程度副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