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4-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选用高产中筋小麦品种泰山23和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土柱栽培和15N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磷(田间试验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1.6mg/kg,土柱栽培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为8.2mg/kg)土壤上,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施磷对小麦衰老、碳氮代谢、0~1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氮素水平下施磷对小麦碳代谢及衰老的影响(土柱试验)1.1对小麦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N1水平下,施磷较P0增加了根系灌浆期及成熟期DP≥4果聚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灌浆期果糖、蔗糖含量,降低了灌浆中后期DP3果聚糖含量及成熟期果糖、蔗糖含量;N2水平下,施磷较P0降低了灌浆及成熟期根系可溶性总糖、DP≥4果聚糖、果糖、蔗糖含量及灌浆中后期DP3果聚糖含量。P3较P2增加了N1水平下灌浆期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各氮素水平下灌浆期果糖、DP3果聚糖含量,降低了N2条件下可溶性总糖、DP≥4果聚糖含量。1.2对小麦倒二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120 kg/hm~2(N1)和240 kg/hm~2(N2)施氮水平下,在0~210kg/hm~2施磷量范围内,小麦倒二茎鞘灌浆期DP3果聚糖、蔗糖、果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灌浆期DP≥4果聚糖含量则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施磷处理较P0降低了各氮素水平下成熟期各种糖分的含量。成熟期,相对于P2,过量施磷对N2条件下DP≥4果聚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各氮素条件下DP3果聚糖、蔗糖、果糖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磷促进了灌浆期小麦倒二茎鞘小分子可溶性糖向籽粒中的转移,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1.3对小麦籽粒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影响各氮素水平下,施磷显著提高开花后16天之前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P2在成熟期较P0和P3处理显著降低了充足施氮(N2)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并显著增加了支链淀粉含量;成熟期P3处理在各氮素水平下具有最高的直链淀粉含量及最低的支链淀粉含量。充足施氮(N2)条件下,P2较P0、P3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而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