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不同灌注方式作用下缺血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血流面积比(BFAR)及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叶间动脉搏动指数(PI)、叶间动脉平均流速(Vmean)、叶间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尿激酶联合LifePort在改善缺血DCD供肾肾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方面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并通过比较尿激酶联合LifePort组(试验组)和LifePort组(对照组)受者术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点的24小时尿量、血清肌酐值和DGF发生率,分析两组间缺血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两组间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9月-2018年01月之间完成的DCD中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供体。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每例供者的两个肾脏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尿激酶联合LifePort灌注,对照组仅使用LifePort进行单纯的机械灌注。两组均预设灌注压力为35mmHg,总灌注时间为5h。将灌注结束的肾脏进行进一步修整,试验组使用100ml低温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Hypertoni citrate adenine solution,HCA)进行冲洗,用以清除残余的尿激酶,对照组使用等量HCA液在同等压力下进行灌注。同样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处理完成后的供肾分别进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术后予以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他克莫司胶囊+甲泼尼龙片三联抗排斥治疗,其余分别予以抗感染、护肝护胃、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术后1月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期观察每个受者移植肾的血流面积比(BFAR)、叶间动脉血流频谱相关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mean)、舒张末期流速(EDV)),来评价两组移植肾的早期血流动力学情况。于术后1月内定期观察不同时间点每例受者的24小时尿量及血清肌酐值,分别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GF发生率,用以评价两组移植肾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月内两组间移植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同时期比较,试验组移植肾BFAR均值要高于对照组移植肾BFAR均值,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同时期比较,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RI均值要低于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RI均值,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第28天同时期相比,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RI均值接近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RI均值,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同时期比较,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PI均值要低于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PI均值,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第28天同时期相比,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PI均值接近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PI均值相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同时期比较,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Vmean均值要高于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Vmean均值,两组间的差异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第28天同时期相比,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Vmean均值接近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Vmean均值,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同时期比较,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EDV均值要高于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EDV均值,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第28天同时期相比,对照组移植肾叶间动脉EDV均值接近试验组移植肾叶间动脉EDV均值,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两组间受者肾功能指标的比较:术后1月内同时期试验组受者24小时尿量均值要高于对照组受者同期24小时尿量均值,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同时期的试验组受者血清肌酐值均值要低于同期对照组受者血血清肌酐值均值,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DGF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缺血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方面,尿激酶联合LifePort灌注较单纯的LifePort机械灌注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肾脏移植术后1月内,血流动力学较好的尿激酶联合LifePort灌注组受者与LifePort组受者相比较,前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亦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