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是20世纪苏俄文学中有卓越艺术成就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以及文艺评论家。本文以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面向秋野》、《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新译》等作品为范本入手,从文艺学、美学的角度对其作品中有关作家劳动的创作论艺术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1)绪论;2)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家创作论综述;3)作家的创作过程;4)作家的素质;5)作家创作的价值取向;6)结论。在绪论部分,笔者主要是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确立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理论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对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家创作论进行综述,对作家的劳动进行释义,分别从作家劳动的动机、作家劳动的使命、作家劳动的亲身性三个方面来谈论作家劳动的美好实质。从主体性的宏观角度提出笔者的观点,形成笔者关于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家创作论的初步理解。第二章,笔者分别从作家创作的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等多维度进行阐释,对其中存在的误读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第三章,笔者从对作家的素质研究入手,对帕乌斯托夫斯基尤为重视的作家的洞察力、作家的使命感以及作家的良心予以正确解读。第四章,笔者在分析作家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即是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艺术创作中的艺术真实、作品之善、自然诗意与作者童心等方面。结束语,对整篇文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对有待解决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提出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意义及启示,展示了帕乌斯托夫斯基本真、坚韧的学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