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大以来,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央早在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指出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之后更是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基础。2012年,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正式提出。在此之后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要“扶植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生产组织性强、规模量大、专业分工细、技术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等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小规模农户式传统家庭经营提出的,其主要克服了传统农业的规模经济与要素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之一。现代经济主要以技术为主要动力,人力资本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资源”,直接影响着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物质资本生产的效率,前提是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的引入,意味着生产函数中要素的质量和技术状态的变化,而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人力资本的报酬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增长。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如今人力资源已跃升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利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源问题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合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源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因此,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待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探讨。安徽省是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铜陵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发展地区,临靠长江,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提出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对新型农业经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及目的、意义,着重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人力资源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评述;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安徽省铜陵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人力资源现状。笔者实地进入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合作社调研并分发调查问卷,从铜陵市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人力资本存量、年龄分布、受教育状况以及专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入手,进行数据统计,基于各项数据分析、调查问卷与实地调研的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铜陵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新型经农业营主体人力资源现况;第四部分分析了安徽省铜陵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资料与对第三部分的现状分析,详细写出铜陵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第四部分的问题,详细给出了解决对策。提出加强认识农村人力资源投资重要性;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教育培训内容;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潜能,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人才资源;建立统一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等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