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探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机制,为商业银行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在开放条件下,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同时它也对商业银行如何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问题是利率合理定价问题,因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利率决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章在阐述了研究贷款利率决定机制的重要意义之后,从机制的定义出发,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的内在与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内在因素如何决定贷款利率水平,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国际经济宏观因素等外在因素时如何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如果将我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视为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品,决定这种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内在因素就是该服务的供求关系。因此本文首先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方的需求函数与供给方的供给函数,通过信贷资金的供求函数的确立来决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不仅由贷款自身供求关系所决定,它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开放条件下,外部因素主要涵盖在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即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这既与封闭条件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有密切关系,又是对封闭条件的扩展,如由于外资商业银行的进入所导致的中、外资商业银行之间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博弈,以及由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使信贷资金需求市场更加复杂化,这些因素都会对信贷资金利率产生影响。宏观因素则主要包括汇率以及国际利率水平等宏观因素,这些宏观因素都是封闭条件下所无需进行考虑。在微观层面,如果中、外资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中采取对立的竞争策略,各自发放的贷款利率水平将处于完全竞争的状况下的利率水平。此时,处于对立中的各家商业银行的利益均受到威胁。但是中、外资商业银行采取领导者与追随者战略,或者采取串谋战略,则各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利益的提升。而且,通过博弈论分析后发现,由于扳机战略的存在,中、外资商业银行通过串谋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是稳定的。为了探讨信贷资金需求方的扩展对贷款利率决定所带来的影响,本文依据中国经济的二元特征,将贷款需求方划分为城市与农村的贷款需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必须根据客户所处于的客观经济环境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还需要考虑到跨国公司自身的特殊性,即跨国公司拥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包括资金资源,即它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来决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商业银行对跨国公司进行放贷时,需要考虑跨国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边际成本,然后才能决定贷款利率水平。作为宏观因素,汇率与国际利率水平等因素同样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决定。本文基于汇率的利率平价决定理论,对人民币币值与我国贷款利率水平之间、国际贷款利率水平与我国贷款贷款利率水平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贷款利率水平受到人民币币值波动以及国际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式,对人民币币值、国际贷款利率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度。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目前在贷款利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开放经济下决定贷款利率提出了相应建议。从宏观层面而言,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从微观层面讲,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过程中应科学分析信贷资金供求情况、正确面对市场竞争、细分信贷资金需求市场以及在利率决定过程中要具有全球视野,即要关注国际宏观因素的国内贷款利率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