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现在国际市场而言,轮胎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今的发展速度也相对稳定了。随着轮胎行业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与此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加大了。中国轮胎行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当前,中国已是世界汽车第一生产大国。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大多数行业一样,轮胎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雪上加霜的是,由美国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出于当地的贸易保护,加大了中国的轮胎进口税,使得成本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国内轮胎产业的发展,甚至于一些企业的运营难以为继。在中国,规模以上的轮胎制造企业总数超过500家,却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特别是2006年以后的连续10年,中国轮胎产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由于行业的高速扩张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影响下,轮胎产业步入调整期。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轮胎产业也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同时,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中国轮胎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在中国,规模以上的轮胎制造企业总数超过500家,却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特别是2006年以后的连续10年,中国轮胎产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由于行业的高速扩张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影响下,轮胎产业步入调整期。为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橡胶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目标,国家主管部门近年来陆续出台引导性宏观政策及强制性监管法规,如《环保法》、《轮胎产业政策》、《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中国橡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轮胎分级标准》、《轮胎标签管理规定》等,使行业监管趋严。论文基于过对产能利用率理论、去产能理论、生产函数理论等理论的研究,通过对轮胎制造企业产量、出口量、出口额的探究,发现近年来轮胎制造企业产量增速放缓,出口量虽有小幅增长,出口额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通过对对轮胎制造企业生产能力现状的研究发现轮胎制造企业存在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缺乏创新、没有行业内的大品牌,因此也不存在品牌附加值、轮胎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贸易摩擦多、复合橡胶新标准的实施,轮胎制造企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对轮胎制造企业的问题的探究,得出这些问题是由于市场内耗不足、研发投入少,技术水平落后、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等问题造成的,这也是产业结构转型期存在的必然问题。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以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估算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过剩情况。虽然计算出的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很高,但是,发现这是企业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减少设备开工率的手段,来降低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过剩情况。虽然这种方式使产能过剩现状得到了缓解,但是仍然不是长久之计。针对轮胎制造企业目前的问题,制定出缓解轮胎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对策。从增加技术创新,发展企业新动能、树立品牌经济,提升轮胎商业价值、推进两化融合,淘汰落后产能、构建国际化营销体系,加快海外布局、管理升级深耕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多支持、加强人力资源和团队建设,提升组织效率等方面,缓解轮胎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现状,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