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及肝脾CT比值的变化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导师以往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临床疗效,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脾CT比值的变化,深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因病机,揭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①饮食治疗;②运动治疗;③中医辨证治疗:肝郁脾虚,湿邪阻滞证治用党参10g、柴胡6g、茯苓10g、郁金10g、金钱草15g、泽泻30g(中草药均选用颗粒制剂,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颗粒制剂室提供);④辨证加减治疗:便溏加炒白术10g、炒山药10g;胁肋痛甚加元胡10g、川楝子10g;口粘口苦加龙胆草6g、荷叶10g;肝功能异常可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①饮食治疗;②运动治疗;③药物治疗: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甘乐,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0mg,每日3次,口服),水飞蓟素胶囊(水林佳,天津天士力制药有限公司,70mg,每日3次,口服);④加减用药:胆囊炎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高脂血症加用非诺贝特胶囊(广东先强制药有限公司),糖尿病加用二甲双胍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拮抗或协同药物。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G、TC水平,检查肝脾CT比值变化,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  结果:  1、治疗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分别为5例、7例、8例、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胁肋疼痛、脘腹胀满等主症计分及食欲不振、舌脉象等次症计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降低TG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T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6、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CT值及肝脾CT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1、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使体脂含量减少,减轻或消除肝细胞脂质沉积。  3、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血清ALT、AST、TG、TC水平,纠正脂代谢紊乱,改善肝脏功能。  4、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肝脏CT值及肝脾CT比值,改善肝脏影像学表现。  5、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保护肝细胞,调节脂代谢,减少患者机体过多脂肪有关。  6、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运用未发现毒副作用,减轻肝脏脂肪沉积作用明显,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加味胶艾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将经过系统检查符合本研究的门诊及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
<正> 该专利提出用混合捕收剂浮选硫化矿物或经硫化的矿物。其一是N-(碳氢)-a,Ω-烷烃二元胺或(Ω-氨基烃基)碳酸氢氨基化物;其二是普通的巯基捕收剂(黄药、硫代磷酸盐、硫代
目的:本研究探讨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特点,并观察运用愈泻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虚寒湿型腹泻的疗效及其对脓毒症患者整体病情的影响,为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