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演变特征及对水分约束的响应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被定义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大气CO2的能力,并将碳固存于体内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CO2,是地球碳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陆地生态系统由原先接近平衡的弱碳汇转变为日益渐增的核心碳汇。而如何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指标的时空演变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草地地处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对全球变化的各个方面非常敏感,也对土壤和大气水分约束事件响应强烈。全球环境变化和干旱事件势必会对中国草地的功能和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和遥感卫星观测的多源GPP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对中国草地GPP近40年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归因分析方法比较全球环境变化的不同方面和各个季节对中国草地GPP长期变化的相对贡献,引入Copulas函数和贝叶斯方程探讨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复合干旱发生情景下中国草地GPP对陆-气水分约束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模型和遥感估算的GPP结果显示,中国草地超过80%的面积在过去4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68-3.13g C m-2year-1。GPPmax也显示中国草地80%以上的区域在快速增长,各区域整体增速超过0.1 g C m-2year-1。多源GPP和GPPmax总体长期趋势和年际波动基本一致,但局部地区植被动态仍具不确定性。突变检验显示GPP时间序列中,“单调增加”是中国草地是占比面积最大(33.09%)的突变类型,突变前后中国草地GPP的变化方向也均为增加。GPPmax×CUP从机理角度可解释中国草地年尺度GPP超91%时间变异性,即光合生长峰值和物候期长度协同控制着中国草地GPP年际变异性。(2)基于多模型分析CO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改变对中国草地的影响,发现气候变化的年际变异性对GPP长期变化起主导作用,相对贡献达64%。尤其是夏季气候变化的年际变异性,至少可解释GPP变化的40%。碳氮施肥效应(CO2浓度上升和氮沉降加剧)的趋势项和变异项对中国草地GPP增加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9%和26%,其中夏季趋势项和变异项的贡献率分别为12.83%和5.19%。土地利用变化对GPP长期趋势的贡献率呈负数,为-31%。(3)分析前后100年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VPD)时空动态,发现中国草地VPD在历史时期和中高排放未来预测的增长速率分别为3.992 k Pa 10-3year-1和17.969 k Pa 10-3year-1,且大气自1980年后趋于干燥,并将延续至21世纪末。VPD是调控中国草地GPP年际变异性的重要水分胁迫,持续增强的大气干旱会打破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导致生态系统GPP出现亏损概率较高(20.31-61.36%)。暖季VPD同GPP的相关性大多为负(r<-0.4),且未来时期两者相关性更负,代表VPD上升限制GPP增加,且该约束作用在未来会更强烈。轻度大气干旱较容易启动轻度植被亏损的阈值。若要启动严重植被亏损的阈值,则需更强烈的大气干旱。(4)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SM)是调控中国草地GPP年际变异性的另一水分胁迫,土壤水短缺可直接造成生态系统GPP亏损。SM同GPP呈强正相关(r=0.48),且浅层SM(0-50 cm)与GPP的正相关更高(r=0.62)。可知中国草地SM下降时GPP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浅层土壤水减少对GPP影响更大。历史时期土壤干旱造成GPP下降的概率整体高于大气干旱(1.78-8.19%),但未来大气干旱诱发GPP亏损的概率明显提高,在部分区域(如黄土高原)成为抑制GPP积累的关键水分约束。复合干旱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于随机干旱事件3-4倍,复合干旱出现的频率、强度及受灾范围较单一干旱明显增加。复合干旱致使中国草地生态系统GPP下降幅度高达20.27%,而单一的大气干旱或土壤干旱下降幅度仅为12.34%和14.32%。这是由于VPD和SM是一组强耦合双变量,陆-气反馈的持续加强造成复合干旱事件发生概率趋高,对生态系统GPP影响更大。(5)利用交叉验证、标准误统计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本文使用的GPP数据集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GPP在刻画中国草地GPP时空格局时具有一致性,但因模型结构、参数化和驱动数据方面的诸多不同,仍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未来情景的GPP不确定性要高于历史时期,高排放情景的GPP不确定性远高于中、低排放情景。
其他文献
绵羊的祖先最初是由野生盘羊驯化而来的,然而为适宜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的绵羊群体都会在生长发育和生产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国吐鲁番地区以其独有的酷热气候而闻名素有“火州”之称,其夏季平均气温可在31℃以上,中午最热时常会超过40℃,这种极端高温环境会使得绵羊的生化、生理功能和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对其免疫、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吐鲁番黑羊作为当地特有的绵羊品种,对吐鲁
在化肥持续减量的新要求下,阐明减氮对北疆棉田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和棉花的产量效应,以期为北疆棉田氮肥高效利用和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本研究基于新疆棉花常规一膜六行(66 cm+10 cm)膜下滴灌的宽窄行栽培模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在北疆棉区开展田间试验,以新农大棉4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了常规施氮(375 kg/hm~2,
针对连作棉田棉花黄萎病日趋加重、棉秆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直接还田弊端凸显等问题,开展了虫菌复合技术转化棉秆还田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黄萎病发生的影响研究,探究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生物转化棉秆及虫砂(昆虫的排泄物,颗粒较大的称为虫砂)还田的潜力、带菌棉秆及虫砂还田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风险评价和虫砂与生防菌相结合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优化并验证虫菌复合技术转化棉
脂肪肝是哺乳动物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哺乳动物的机体健康,对某些哺乳类家畜、宠物、特种经济动物而言,由于高能量日粮摄入过多或机体自身代谢问题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影响动物机体健康。因此探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从而发掘治疗脂肪肝的靶点,对相关畜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大鼠、小鼠肝细胞、奶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脂肪肝对肝脏脂质代谢和机体免疫的影响,以期为易患脂肪肝的哺乳类家畜、宠物、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关键内涵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提升。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改变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全方位变迁,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多次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与实践层面的蓬勃发展和政策层面的备受关注相比,数字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是让幼儿终身受益的重要方法。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可以成为学前教育的载体和参照,传统文化中所发展的力量可以成为学前教育的前进推动。幼儿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幼儿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带领幼儿走进传统文化,深刻感悟文化中的精髓和魅力。通过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创设、区域游戏构
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融合特征,依靠单个主体的创新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创新要求和特征,科研团队应运而生。高校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单元,其创新活动的开展,依赖于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的合理有序分工、协作以及有效的知识共享。然而由于受到团队氛围、竞争环境、团队成员个体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的知识共享绩效仍然较低,迫切需要不断提高。而在影响高校科研
为了充分利用木屑资源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材料,本研究以平菇配方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发酵料短时高温工艺进行堆肥及蘑菇种植。对混料期(C0)、堆肥3 d(C1)、堆肥6 d(C2)、堆肥9 d(C3)、堆肥结束(C4)和接种前(S)、菌丝萌发(G1)、菌丝长至一半(G2)、菌丝长满(G3)、原基期(G4)、一潮菇出菇(G5)、总出菇结束(G6)的培养料进行取样,测定其温度及理化性质(p H、电导率、含水量、
随着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以及全球性气温的普遍升高,动物热应激也越来越严重。热应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生理、生产和健康等,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动物热应激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奶牛、鸡和猪,而有关绵羊热应激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开展绵羊热应激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绵羊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究竟是哪些基因和代谢通路在发挥调控作用?鉴于此,寻找与绵羊热应激相关的基因及调控通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这不仅要求营造开放公平的外部环境,更要主动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改善制度性开放体制,提高自身开放水平。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迫使对外贸易也从传统增量发展转向提质发展。过去的20年,在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