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旋翼飞行器非对称变距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飞行器(MAV:Micro Aerial Vehicle)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隐蔽性好、机动灵活等特点,在现代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旋翼MAV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机械变距方式,由于这套变距系统非常复杂,无法进行旋翼MAV的微型化,已成为旋翼MAV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旋翼MAV的非对称变距方法,这种变距方法与传统的机械变距方法完全不同。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期获得这种新型变距方法的机理和规律,为旋翼MAV的微型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本文以研究微型旋翼飞行器的新型非对称变距机理为目的,首先从理论上对非对称变距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微型飞行器飞行时的旋翼特征、飞行时所受空气动力、非对称变距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接着利用CATIA软件对非对称变距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并对非对称变距装置中的关键部分——弹性连杆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得出弹性连杆受力变形的性能和不同长厚比的弹性连杆对微型飞行器变距的影响,为以后弹性连杆尺寸改进奠定了基础.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得到非对称变距机理,本文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桨距角递推算法不同的基于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的桨距角测定方法。它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即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下飞行器桨叶变距的全过程,然后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把桨距角测量出来,最终通过把主桨电机的改变量与桨距角的变化量对应起来,得到飞行器飞行时的非对称变距机理。根据高速摄影的实验要求,开发了一个微型飞行器实验平台,包括平台的机械部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其中控制系统是以 C8051F020为主控MCU,采集主桨的相位信息、控制主桨电机的加速和保持电机加速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同步性。 基于前面对非对称变距的机理及其控制的分析,要从实验来得到变距机理及其变距规律,本文进行了两个实验,分别是基于应变片和水银滑环的非对称变距机理实验和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桨距角测量实验(注:这两个实验是和硕士生周焱同学合作完成的)。基于应变片和水银滑环的非对称变距机理实验是用应变片贴在弹性连杆上,测量飞行器变距的时候弹性连杆的变形情况,从实验的角度来定性验证飞行器的非对称变距规律;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桨距角测量实验是通过非接触测量的方法,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下飞行器变距的全过程,通过图像处理得到飞行器变距过程的桨距角,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和得到飞行器的非对称变距机理。
其他文献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与三螺旋理论构建出二维政策分析框架,对《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编码、归类整理和数据统计发
本文针对现有软件等厚度分层的不足,自主开发了一个针对STL文件的快速成型技术自适应分层切片处理的软件。该软件以STL文件为数据输入接口,三维图型通过本软件的处理,可以生成用
2010年4月,最先在我国南方地区爆发了一种以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缓甚至死亡为特征的新发病毒性疾病,给蛋鸭饲养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几个实验室相继分离
为了筛选高效固氮菌并探讨菌-藻共处条件下的固氮机理,本实验从生长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野生大豆根瘤菌内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自生固氮菌,命名为SKDGD-10。首先,通过在无氮固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融合下发展而来的.该技术手段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所以被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货物运输带来了便利和速度.与此同时,制动系统故障问题也越来越频繁.故障、如何处理故障、如何减少制动系统故障的
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对于传统有线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能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实现密封、旋转环境中关键机械零部件的振动信号监测。然
摘 要:本文主要对氧化锌法脱硫原理、氨法脱硫技术、钠碱脱硫技术的三种技术进行了说明。其中的挥发窑尾气处理方面所采用的是氧化锌法脱硫,而其中还牵扯到的洗涤工艺关键是两级处的端冲方面的洗涤器,为了使得外排烟气满足标准,特别针对其管道之间的流速控制、管道方面的回路设置以及支路方面的回路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便于正确处理管道方面的不畅通问题,本文中我们主要是讨论了在脱硫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副产物即其中的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