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方法的板形识别与控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钢铁一直处于基础产业的地位,而冷轧带钢的生产又是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冷轧技术生产出的高品质冷轧带钢已成为国防工业、汽车制造以及高精密仪器加工所必须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板带材。板形是板带材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全世界对优质冷轧薄板带材的需求日益提高,板形的控制问题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解决板带材的板形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的技术:一是板形平直度的在线检测;二是板形数据的处理与缺陷识别;三是应用控制理论、控制手段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对板形实现实时控制。本文着重从板形数据的模式识别处理方面论述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类别的板形缺陷分别设计分类器进行板形缺陷的分类与识别,并利用瑞典ABB公司的分段辊式板形检测仪在带钢冷连轧机生产线上在线监测的数据实现仿真,最后应用设计好的模糊控制器调控识别出的被控制量,完成了板形控制的整个环节。文中指出在进行板形识别过程中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回归分解法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正交多项式回归法抗干扰能力差,无法确定逼近n阶的大小和逼近精度有限,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板形实时控制要求。因此,针对热轧板带产品愈来愈薄、热轧板形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冷轧板带的板形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智能识别方法应运而生,使板形模式识别方法向高精度、高速度、数字化方向发展。对于单一板形缺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理论的板形识别分类器,通过对冷轧工序中板形仪测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所需样本数据。采用“一对多”有导师训练方法训练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最后用测试样本对训练出的分类器进行性能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小样本数据时识别率非常高,泛化能力更强,为板形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于复杂板形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处理板形缺陷数据的方法,建立了双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sigmoid激活函数的形状进行调节。将其应用到冷轧的板形缺陷识别中,与利用Levenberg-Marquardt规则训练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作对比,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地减少双隐层BP网络的学习时间,同时改善了网络的泛化能力,有利于板形缺陷在线识别。结合上述两种识别方法将得到的被控制量应用模糊控制器进行控制,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从识别环节到控制环节均能够较精确、高效的完成板形的控制,为冷轧薄板带材板形的在线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可行方法。本文选择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冷带轧机板形模式识别与控制为研究课题,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对板形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板形模式识别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一、职业资格与职业资格认定人类学家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能.一般动物自出生就具有相当精确、严密的本能活动图式,而人的器官原始就是非专门化的.所以,在实
目的完成对大黄虫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观察,探寻面部痤疮的新疗法。方法 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Ⅰ组大黄虫胶囊,日2次,每次4粒,共54例;治疗Ⅱ组
本文首先简要地概述马格利特在西方绘画史中的地位及艺术特色,然后从物象的选择与非理性的组合,哲学性寓意的透射,语言文字的运用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说明马格利特无愧于
<正>患者,60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为初始及终末血尿,尿色暗红,伴有血块。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排尿困难,无腰腹部疼痛,进食正常,无消瘦。自行应用抗生素后,血
近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精心设计了主题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推向深入,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服务便利理念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较多经营决策者对服务便利理论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本文主要对服务便利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
采用"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透明ITO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银树枝/二氧化钛/银树枝的复合结构。通过调节工艺,实现了样品在可见光波段由多频透射到单频透射的转变。并且通
利用量大面广的天然废料——黄河淤泥烧制承重多孔砖,一方面可以为黄河清淤,缓解目前“二级悬河”带来的严重威胁,逐步解决黄河难治的症结——泥沙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替代黏土砖作
声发射检测技术自其被提出以来,以其实时性、在线型、操作简单、设备及环境要求度低、全面性等先进的技术特点迅速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医药、电力、交通运输等关系国计民
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ONC)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配置能力,控制软件具有及时扩展和联接功能,可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扩展各种新功能,同时能适应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