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姿势稳定性会出现明显下降的症状,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基于阻尼振动衰减原理计算达到稳定状态时间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但其有效性有待检验。本研究对这种新评价方法的重测信度、区分能力与响应度进行检验,进而探讨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为丰富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手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60名受试者,按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筛选标准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受试者进行两次向前落地动作测试,对比组内两次测试结果的同时进行组间对比,再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6周的干预训练,干预后再进行一次测试。结果:首次测试和重复测试结果的ICC系数较低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者TTSx和TTSz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1),三个方向上的动态稳定系数均明显大与对照组(P<0.05或P<0.01,),Y-Balance标准化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但静态稳定性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受试者TTSx和TTSz均明显缩短(P<0.01,P<0.05)但TTSy几乎没有变化,女性受试者TTS变化幅度大于男性受试者,受试者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得分有明显提高(P=0.000),静态稳定性测试结果明显提高(P<0.05),Y-Balance标准化指数有明显增加明显(P<0.05)。结论:TTSADV计算方法能够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和正常人群进行正确区分,并且能够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干预中产生的变化能够进行正确响应;由于受试者的测试状态及落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TTSADV计算方法在重复测试中未取得很好的表现,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改进;根据本研究的验证,TTSADV计算方法能够对受试者在三个不同维度内的动态姿势稳定性进行精确有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