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赈捐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赈捐,就是以赈灾为目的进行的捐纳和捐输活动,政府将官职爵位作为奖赏内容来激发报捐者的积极性,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赈灾所需的银钱和米粮等物资。赈捐的源流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的纳粟赐爵之举,之后在历朝历代的赈灾中都可以见到赈捐的开办。直至清代赈捐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固定流程、报捐事项十分完善的赈济措施。自顺治年间清廷首开赈捐到宣统时期又复开赈捐,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统治者对赈捐一直采取反复不定的政策。虽然世人对赈捐有着种种的质疑与批判,但不可否认赈捐在清代救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晚清“丁戊奇荒”、秦晋旱灾等灾荒中的筹赈成效。随着晚清各省开办赈捐次数的频繁,赈捐给吏治带来的危害也愈加严重,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和清廷的改革中,曾一度废止实官赈捐,并出现了新的筹赈方式来替代赈捐。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改变不了他最终的命运——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彻底废除。作为清代官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赈捐制度的兴废历程也见证了清代官赈的兴衰。本文共分五章,对赈捐制度在清代的沿革作了系统的考证,深入分析了赈捐在清代各朝的具体变化,并以光绪年间各省的赈捐章程为基准,对赈捐开办的主要流程和报捐的具体事项进行了细致的考订。以“丁戊奇荒”时华北地区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省份的赈捐实况为例,对赈捐制度在晚清实施的原因、具体内容、结果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分析出清廷对赈捐制度罢废与复开摇摆不定态度的原因,以期展现出赈捐制度在清代推行的全貌。第一章概述了赈捐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清代赈捐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以及每个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变化。第二章介绍了晚清赈捐开办的具体流程、收捐项目、报捐价码等内容。第三章重点论述了“丁戊奇荒”大旱灾后华北各省施行赈捐的背景、具体的开捐程序以及最终的收捐结果,并对这一时期赈捐制度的运作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第四章分别总结了晚清时期实施赈捐对救荒的作用、对政治尤其对吏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群体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了赈捐制度在社会中一直盛行不废的具体原因以及清末关于赈捐制度的停废与复开。总体来说,赈捐不仅是官赈中的一项救灾措施,还是一项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涉及到官场吏治。直到清王朝寿终正寝,饱受争议的赈捐制度也退出了他的历史舞台,演变成其他形式的筹赈方式。
其他文献
阐述了变频调速技术节能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分析对比变频调速技术在注水、集输系统中的节能效果,通过现场实践表明:变频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节能效果明显。同时提出
以有机相微生物活细胞催化不对称合成为背景,一方面考察了面包酵母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并建立了有机物存在时微生物的活力保留值模型,另一方面考察了面包酵母活细胞在有机介质中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一现象使传统“纸质课本+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寻找
多义词是指一个语言形式有多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语言现象。多义词具有任意性还是理据性?这里所谓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依据可寻的;所谓的理据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高,许多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陆续被引进各生产经营行业之中,并被不同企业为适应各自经营发展需求衍生不同的个性化业务模块,一些大型的生产制造
心肌预适应后 ,内源性物质释放 ,分别作用于心肌中与G蛋白耦联的相应受体 ,蛋白激酶C激活并转位至细胞膜及细胞骨架 ,并可通过线粒体KATP通道、MAPK等通路引发心肌保护作用。
对垂直下降管内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油水乳状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个新的油水乳状液表观粘度的表达式;同时也得出了一个新的油水乳状液发
根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处领导关于注重并承担信息统计工作的讲话精神,为统计我国近15年(1995-2010)来中小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监控、保护)应用的现状和成就,我们向全国各水电
在人际交往中,自身的某些过失往往会给对方带来麻烦,造成不快,甚至伤害对方感情。针对这些不良后果进行修复的道歉言语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文化社会当中,发挥着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移动电子政务以其随时随地、高效便捷、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