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社会舆论形成新模式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Noelle-Neumann)在《传播学刊》上发表论文,提出“沉默的螺旋”这一概念。该概念提出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认可。它所展示的社会舆论模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众在强大社会意见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强调了民众的从众心理和惧怕孤独的情感。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交范围由从前的一个村、一个乡镇或一个城市被扩展到了全省、全国、全世界乃至网络自有的虚拟世界,消除孤独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变得多种多样,人们不再象从前那样因害怕生活圈子狭小而在大众意见面前选择“沉默”,公民意愿表达与社会舆论形成的状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在发生着变化,“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滞后性明显地显现了出来。   本文将“沉默的螺旋”理论置于现代网络社会与网络传播中进行考量、分析与论证,并基于具体的网络事件,观察其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公民群体意见的形成、个人意见的表达、以及个体在既成社会舆论面前如何取舍等问题。   研究发现,互联网时代,因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介以及政府传播关系发生变化,打破了以往“沉默的螺旋”理论视野中的社会舆论形态,受众在网络传播中,随着角色地位的转变、社会意见表达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公共事件的高度参与,导致社会舆论形成模式出现了新特征与新变化——“漩涡”。   网络时代社会舆论形成新模式——“漩涡”是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修正,社会舆论形成新模式——“漩涡”需要有机引导和有效监督。社会舆论形成新模式——“漩涡”与“沉默的螺旋”,二者在舆论形态的表现上虽存在差异,但在网络时代,则可以互为作用,互为补充。正确运用之,有益于营造当今社会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和谐与发展。
其他文献
动画片在中国的发展渊源。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动画形象的主要追捧者也是儿童,但受众儿童的收视心理自商业动画开始才真正步入研究正轨。也正因为如此,本论文80年代、90年代
期刊
从碳排放的角度针对住宅产业化进行研究,在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中引入延迟排放加权平均时间的计算,讨论了物化阶段对总体碳排放的重要性,并对产业化住宅物化阶段减碳效能
微博以其短小、即时、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它除了向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发布、商业推广、公益援助等服务之外,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意见交流的公共平台。微博
电视仪式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体,电视仪式传播功能不仅仅表现在现场直播节目上,它以一种更加潜移默化的形式植根于人们接触最多的电视节目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