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一种机制化的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问题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岛屿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主要包括领土归属和海域划界两方面的内容。南海问题自产生至今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但由于该问题涉及本地区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再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同时也由于该地区当事方之间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地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不时发生纠纷甚至冲突。尽管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就冻结南海争议地区现状取得共识,南海问题纳入机制化解决之路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南海争议地区还远远没有平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虽然得到了相关国家的认同,但在现实中却举步维艰。 论文以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机制理论的视角探讨南海问题解决的机制化问题。在当前对该选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全文除导论外,通过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分析: 导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主题、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前学术界对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全文的结构安排等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部分是对国际机制与国家间合作的相关理论作出分析。首先对国际机制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局限性作出界定和分析。然后对国家间合作的四种形式以及国际机制在国家间合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与南海问题相关的保证型博弈模式。认为国际机制除了要解决信息交流与沟通等内部问题之外,还需要注意外部行为体的影响;国际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并极大地促进了各国获得的绝对收益。 第二部分考察和分析了南海问题的历史演变及各国的政策主张。首先对南海争议地区的战略价值和问题的界定进行阐述。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对能源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争议地区的战略价值,提出南海问题包含领土归属和海域划分两方面的的内容;其次对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然后对问题相关国家的南海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第三部分对当前南海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和评价。首先论述了当前问题解决方式的内容,认为它由双边协商和对话、多边协商和对话两大部分构成。 然后分析了当前问题解决形式的特点及成因。笔者认为,它属于自我实施的正式协议形式,具有自我实施性、非强制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最后从国际机制的四个方面对当前问题解决方式进行了评价。认为当前的问题解决方式虽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结构特点,但与其它地区存在的一些成型的强制性安全机制相比,它体现出更多的是“软约束”。当前南海问题的解决方式还远远算不上是成熟的问题解决机制形式。 第四部分对未来南海问题解决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建构成熟的具有更强约束力的南海问题解决机制的可能性、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以及构建的路径选择等。 最后部分是结束语,在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南海问题解决形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其他文献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有具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发的环境纠纷也越来越多。能否合理的解决环境纠纷,不仅影响到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而且关系到
当代区域贸易协定(RTAs)大量涌现,给WTO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宏观稳定,为国际经济法学界所持续关注。传统学术理念多侧重于研究G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