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构剧”是西方戏剧创作的一种类型,明末清初剧坛上也曾涌现过一批在戏剧编创技巧上与之相似的作品,本文借用“佳构剧”这一名称,对明末清初的这些戏剧作品予以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佳构剧以及明末清初“佳构剧”的出现。首先对佳构剧的概念以及它的出现与流行作了较为明确的解释与说明,并且将其艺术特征主要归纳为剧情曲折离奇、结构工整精巧、戏剧技巧的娴熟运用与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等四点。同时,我们认为明末清初的“佳构剧”是在明中后期思想文化控制渐为松动、人性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对于声色之娱的追求及剧坛风气等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出现的。 第二部分论述明末清初“佳构剧”的题材选择。我们认为“佳构剧”的代表作品在题材上主要包括“风花雪月”与“悲欢离合”两种类型,在题材选择上主要表现为范围狭窄、以“小”为主、以俗为趣等特征。并且认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戏剧观念的转变以及创作主体与观赏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造成这两种题材在当时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论述明末清初“佳构剧”的创作手法与结构艺术。本部分主要以阮大铖的戏剧创作《石巢四种曲》为例,认为“佳构剧”其自身的结构之“佳”主要体现在简洁清晰的纵线设置、完整精巧的横线安排以及结构技巧的娴熟运用等方面。 第四部分论述明末清初“佳构剧”中道具的安排与使用,认为在造就“佳构剧”结构之“佳”一方面道具也同样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第五部分论述明末清初的“佳构剧”在戏剧编创技巧上的独特艺术价值及其对后世戏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余论”部分强调立足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认识与评价中国明末清初的“佳构剧”,肯定这样一种特殊的戏剧现象或戏剧创作类型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同时,指出它的不足与缺陷,对它做出一种客观而公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