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同时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我国近年来的医疗费用支出呈现出过快增长的趋势。以往的医疗费用控制的研究表明,支付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医疗支出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情况导致以费用控制为目的的支付方式的改革大范围进行,在我国新农合制度中也是如此。随着卫生部提出要对新农合支付方式进行改革,许多地区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大部分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在寻求由后付制向预付制的改革。我国推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医疗服务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同时进行。事实上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分诊制度,无法形成有效的首诊转诊体系也阻碍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步伐,成为了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主要是在单一的医疗服务机构层面进行考虑,以该层面的医疗费用的多少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忽略了支付方式在促进整个医疗服务体系运转中的作用。而在我国现有的针对分诊制度的改革研究,主要采用通过补偿费用的调整对参保人的就医行为进行引导的方式,忽视在医疗服务供方控制上支付方式对于分诊制度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和针对医疗卫生服务分诊制改革的研究相结合,以新农合为研究对象,打破医疗服务单个层面的限制,寻求分诊制度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路径选择。本文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双向转诊的角度出发,结合各种不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优缺点,研究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同时结合周宁县新农合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力图在考虑分级诊疗制度前提下寻求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的最优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梳理,对国内外针对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情况分析。第二章介绍本文研究中需要的各项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相关概念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医联体制度。主要相关理论有:理性经济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利益相关理论。第三章对运用上一部分的理论和概念,对我国新农合各种支付方式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继续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对新农合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的不同行为模式。第五章结合福建省周宁县新农合支付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估,在实践上寻求对理论的支持,并结合实际寻找制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针对基于前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对我国近一步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诊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推行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