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局部肿瘤骨组织的各种变化诱导了神经系统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研究发现在骨癌痛大鼠的脊髓背角出现特有的大量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是维持突触间隙谷氨酸浓度的主要调节器,在已知的5种EAATs亚型中,表达于胶质细胞的GLAST(EAAT1)芏清除谷氨酸过程中的作用很大。疼痛与脊髓胶质细胞功能改变和GLAST表达密切相关。脑啡肽作为一种内源性阿片肽类镇痛物质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动物实验已表明其有明显的镇痛效应。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为疼痛治疗带来新的方向,本实验小组前期利用慢病毒载体包装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uman preproenkephalin gene, HPPE),成功筛选出能稳定表达的细胞株(Plv-UbC-HPPE/HEK293),以及其对照细胞株(UbC-GFP-LV/HEK293),现将其注射到骨癌模型大鼠的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对大鼠骨癌痛行为学和脊髓背角GLAST/EAAT1的表达影响。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以及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蛋白(GLAST/EAAT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假骨癌空白对照组(A)、骨癌模型组(B)、骨癌模型鞘内注射UbC-GFP-LV/HEK293对照组(C)、骨癌模型鞘内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治疗组(D)。造模术前1d,术后1、5、10、15、20、21、23、25d测定各组大鼠后肢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C组和D组分别于造模术后第20d蛛网膜下腔注射UbC-GFP-LV/HEK293细胞和Plv-UbC-HPPE/HEK293细胞。造模术后25d取各组大鼠L4-L6脊髓,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的表达。结果:B、C组大鼠与对照组(A)相比,大鼠PWL逐渐降低(P<0.05),GLAST表达降低(P<0.05);D组大鼠鞘内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后PWL升高(P<0.05),GLAS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SD大鼠胫骨注射MADB-106乳腺癌细胞株可引起行走诱发痛、自发性痛敏、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等痛行为学变化,大鼠造模侧胫骨X线检查也证明了大鼠骨癌痛模型成功建立。鞘内注射质粒Plv-UbC-HPPE/HEK293后骨癌痛大鼠热痛阈值明显升高,说明鞘内注射Plv-UbC-HPPE/HEK293对大鼠癌痛有镇痛作用。鞘内注射质粒Plv-UbC-HPPE/HEK293可以增加骨癌大鼠脊髓GLAST蛋白表达,可能是治疗骨癌疼痛的机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