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聚乙炔中荷电元激发的DFT计算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有机超导、有机光电二极管、电化学发光电池、有机固体激光和有机自旋注入与输运等重要的科学发现,使得有机光电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电导及其光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基于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以典型的模型共轭聚合物反式聚乙炔为研究对象,计算了C<,120>H<,122>和C<,121>H<,123>(n=1,5)中的元激发的构型与荷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1)C<,121> H<,123>n(n=0~5)的最低能态结构中只有类孤子和类孤子晶格。孤子的数目(n<,s>)与荷电量的关系为n=2×Int(n/2)+1。这里,Int(n/2)表示对,n/2取整。 2)C<,120>H<,122>(n=0~5)的最低能态结构中,当n为奇数时,仅在链的中间形成一个类极化子,其它的元激发为类孤子:当,n为偶数时,所有的元激发均为类孤子。在我们的计算范围内,无论,n是奇数还是偶数,孤子的数目(n<,s>)与荷电量的关系为,n=2×Int(n/2)。 3)在C<,120>H<,122><4->和C<,121>H<,123><(2~5)->的最低能态结构中观察到自旋为零的类孤子晶格。 4)所有的中性或带电的元激发都是弱局域的。与类极化子相比,类孤子的局域性较好。 本文的计算结果,在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的层次上增进了我们对于电子一晶格相互作用和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带电聚乙炔中元激发形成的理解。
其他文献
多铁复合材料中不同铁性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在新型磁电存储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比Pb(Mg1/3Nb2/3)O3-PbTiO3(PMN-PT)
薄膜生长机制是薄膜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实验上可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来观察薄膜形成过程中表面形貌和结构的演变。理论上,计算机模拟是研究薄膜生长原子过程的重要方法。计算机模拟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研究某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原子过程的细节,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薄膜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沉积温度、沉积速率等。计算机模拟还可以用于研究实验上难以实
由单原子形成的微型激光对于我们研究量子电动力学的新效应而言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单原子系统中,我们不用再考虑原子数的起伏并可以精确地解出其主方程。在光学领域内,人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激光器——掺稀土铒的钇铝石榴石(Er:YAG)固体激光器在脉冲氙灯泵浦的条件下可以发出波长为2.94μm的中红外激光光束,这个波长恰好位于水对光的吸收主峰
对于电大载体天线的研究一直是当今电磁领域的一个热点及难点,电大尺寸带来的计算量过大以及计算时间过长使得低频方法在解决电大尺寸问题时常出现效率低的现象,因此论文主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