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创业活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这些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于大型企业,他们更具有创新的需求和动力,但同时受到资本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其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2009年我国创业板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板。创业板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摇篮。但是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后仍面临着各种风险。我国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目前的发展尚不成熟,受到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监管不全、上市公司自身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其上市企业经营风险高,而且风险来源复杂。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成长速度,稳定性较差,超募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为了保证创业板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创业板市场的概念和特征。此外,还对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在以往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和Z计分法,为丰富研究成果,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评价。首先从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机理,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初步构建了经营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更好的反映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科技含量的特点,选取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技术业的5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的33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总体抵御风险能力差距不大。(2)企业风险管理多局限于财务风险。表明了多数企业目前对风险的认识仍局限于财务风险,而较少关注管理水平、研发创新方面存在的风险。(3)资本结构仍需优化。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股权比重,随着企业的成长和规模的扩大,要更加注重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4)企业成长能力在减弱。超募资金没有得到合理使用,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5)研发能力仍然是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指标。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些规避经营风险的建议。政府应着力优化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企业要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形成全员参与机制;建立外部信息反馈机制,把握机遇、规避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优化资本结构设置,提升管理水平,控制财务风险,不断增强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