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 19 世纪英国产生国家预算制度开始,预算管理就在政府预算体系中应运而生,到 20 世纪初,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出现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壮大,政府预算管理和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向非营利组织渗透,在非营利组织中形成了与政府预算管理和企业预算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新的预算管理体系,引发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中国,一方面随着行政、事业体制的多次改革,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逐步淡化,非营利组织特征日益明显,另一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把中国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作为非营利组织进行预算管理的研究,可以把预算管理作为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进行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进展和现状,本文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该部分首先对预算的内涵及性质进行简要论述,然后对政府预算管理、企业预算管理和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加以区别,从而明确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的涵义,从其涵义中引伸出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应具有的特征,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管理程序,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接着从国内外研究的考察中,提出对本文预算管理的主体——非营利组织概念和特征的界定;最后以经济学原理:委托代理理论作为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我国预算管理的演变历程及其制度思考。该部分主要是运 I<WP=6>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研究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我国 1979 年改革开放前后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演变历程,从而提出笔者对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取向的建议。 第四部分:我国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体系、预算的执行机制、预算的分析与考核体系,三个方面都是从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研究,从而构成本文的重点内容。其中,预算管理的核心体系包括财务预算体系、责任预算体系以及进行预算管理的具体方法。预算的执行机制在对收入、支出预算的执行进行研究后,对责任预算执行的控制也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在预算的分析与考核体系中,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的考评进行研究。第五部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这一部分分别从内外环境建设的保障、预算管理的目标与战略保障以及建立预算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本文尝试把我国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作为非营利组织进行预算管理的研究,并以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与考核为基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借鉴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把责任预算纳入该体系进行创新研究,并就如何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提出笔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