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予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治疗并发轻中度出血的患者人群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发现易感体质及其它易感特征,为早期预防、中医辨证论治及体质调理等提供参考。方法:病例筛选自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行PCI术,术后予DAPT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观察时间为3个月,观察内容为DAPT相关轻中度出血,即BARC 1-2型出血。最终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出血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收集患者的出血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A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43例(71.7%),女性17例(28.3%);患者年龄范围在39-78岁,中位年龄66岁,主要集中在年轻老年人(68.3%)和中年人阶段(26.7%);血管病变数量以单支、双支病变最常见,各占35.0%、35.0%;植入支架数量以1枚支架最常见,占55.0%;危险因素前三位为血脂异常(90%)、高血压(83.3%)、吸烟史(51.6%);合并疾病前三位为高血压病(83.3%)、高脂血症(81.7%)、高尿酸血症(46.7%)。2.出血情况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出血(41.7%)、消化道出血(31.7%)最多见;出血程度分级以BARC 1型最多见,占81.7%;出血发生时间以PCI术后1周内最多见,占46.7%;中医体质依发生频数依次为:血瘀质21例(35.0%),痰湿质14例(23.3%),气虚质9例(15.0%),阴虚质7例(11.7%),阳虚质5例(8.3%),气郁质3例(5.0%),湿热质1例(1.7%),特禀质0例,平和质0例。3.不同出血部位、BARC分型和出血时间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不同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与气虚质、阴虚质成正相关;偏胖/肥胖与痰湿质成正相关;吸烟史与血瘀质成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血瘀质成正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相关轻中度出血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血瘀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2.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BARC分型、出血时间、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体质分布与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糖尿病对阴虚质、气虚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偏胖/肥胖对痰湿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吸烟、高尿酸血症对血瘀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