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良性生殖器肿瘤疾病,它主要是因子宫内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的身体机能的改变,也叫做子宫平滑肌瘤。在临床上常见症状有腹痛、月经不规律、白带增多等,严重者为贫血,甚至继发不孕,也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研究发现该病的患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患者对于生活质量及生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深入的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如何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就成为当务之急。中西医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西医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虽然手术治疗快速且有效,但是对于子宫的创伤大,不利于患者的生育需求,而药物治疗又极易形成依赖性。中医治疗较纷繁多样,针灸、汤药等均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因缺少大样本的临床评价以及统一的辩证、评价标准,使祖国医学的推广受到极大限制。本研究中运用曲骨穴为主,配合天枢、水道等穴位的组穴治疗子宫肌瘤,该组穴是陈枫主任经长期临床实践筛选、优化形成的。本研究拟运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对针刺“曲骨组穴”治疗子宫肌瘤病35例进行临床观察评价研究。研究目的运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观察针刺以曲骨穴为主,配合气海、三阴交等穴位的组穴对子宫肌瘤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子宫肌瘤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采用自制评分表以及治疗前后的妇科B超检查,客观观察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针刺选穴为曲骨,双侧水道、天枢、三阴交,关元,气海以及子宫穴,并辩证加减:气虚血瘀加太冲,痰湿瘀结加阴陵泉,湿热瘀阻加次髎,肾虚血瘀加太溪,本次治疗的选穴均采用国际标准穴位定位。患者取仰卧位,使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曲骨1寸;水道垂直进针1寸;天枢垂直进针1寸;关元垂直进针1寸;气海垂直进针1寸;三阴交直刺1寸;以上穴位的进针深度可视患者体型做小幅度调整。均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以120次/分捻转共2分钟。以上这些穴位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次共行针2分钟。分别于患者入组前以及治疗3个月结束时以自制评分表(参照改进Kapperman症状指数评分法统一评分Ⅲ)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妇科子宫超声检查结果来观察两组间疗效变化差异,以SPSS19.0统计治疗前后的数据。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年龄段分层,同治疗效果进行比,P>0.05,说明各年龄阶层的针刺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认为本次课题纳入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缩小不是生理性的自然消退现象,而是通过针刺治疗的干预结果。针对临床症状自行设计的观察积分表,对所纳入的35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观察统计,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为7.94,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为4.20,在这其中针对月经规律的改善情况、乳房胀痛、腰酸痛、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的临床改善均有显著疗效。本次研究中特别是针对患者乳房胀痛的症状改善(P<0.05),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疗效显著。本研究治疗完成的3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4.3%。将肌瘤按照大小分层疗效比较,肌瘤大小为0-3cm的P<0.05,说明“曲骨组穴”针对0-3cm的较小的肌瘤治疗疗效好,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针刺“曲骨组穴”,以曲骨穴为主,配合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治疗子宫肌瘤疾病有切实的疗效,并能从多方面改善子宫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