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多个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000年10月至2002年2月间42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平均年龄41.7岁。亚低温组患者于伤后12小时内采用亚低温治疗(32~34℃),降温时间为3~5天;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于降温前、降温24小时、降温48小时、降温72小时各时段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测定脑脊液PH值、乳酸。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6~8分)在降温前、降温4小时时段及复温后的脑组织氧分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降温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段亚低温组脑组织氧分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5分)各时段脑组织氧分压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CS6~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降温48小时、降温72小时时段的PbrO2较其前后时段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而PaO2 在降温过程中较降温前、复温后有上升趋势。GCS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整个观察过程中PbrO2、PaO2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脑温及体温的变化对血pH值的影响不大。血pH值大致波动在正常范围,而脑脊液pH值始终处于酸中毒状态。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在降温前时段,脑脊液中乳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降温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段,亚低<WP=5>温组的脑脊液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降温前和复温后两组血清K+、Ca2+ 差异无显著性(>0.05)。而在降温4小时、降温24小时、降温48小时、降温72小时时段,亚低温组血清K+、C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血清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治疗中二例有心律紊乱。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患者的脑脊液乳酸水平,但不能改善脑组织酸中毒状态;同时降低脑组织氧分压。亚低温治疗对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无改善。亚低温治疗可导致低K+、低Ca2+及心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