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锡基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多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合成了SnO2纳米球、纳米块,SnO2/Y2O3,SnO2/TiO2微纳米复合氧化物,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TA)、比表面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近红外反射光谱(NIR)等手段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表征,所得结果如下:以不同碱性强度的沉淀剂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尺寸及形貌的SnO2纳米粒子。在紫外区都有强吸收能力,且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最大紫外吸收边逐渐红移。在可见及近红外区有较高反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子粒径不断增大,降低了其散射系数及自身漫反射能力导致反射率逐渐下降,并且由弱碱氢氧化铵得到的分散性能好的类球形SnO2纳米粒子具有更多的漫反射面,散射系数高,反射能力达到最佳。研究了影响SnO2/Y2O3复合氧化物光学性能的因素。得出通过掺杂Y离子和复合Y2O3晶相改变半导体的电子(空穴)浓度从而改善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能力。随着Y离子掺杂浓度或Y2O3晶相含量的增大,增大了半导体的禁带宽度,降低了复合半导体材料的自由载流子浓度,降低了其在红外波段的载流子吸收,从而提高了近红外区的反射率,隔热能力。通过溶胶凝胶水解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SnO2/TiO2前驱体,500 ?C焙烧得到不同金红石型TiO2含量的SnO2/TiO2纳米粒子,降低了TiO2晶相转变温度近150 ?C。随着金红石型TiO2含量的增加其在紫外区的吸收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并且得出以1:1摩尔比投料500 ?C能得到TiO2金红石相含量为83 %的SnO2/TiO2纳米晶体,其具有与金红石型TiO2相似的近红外区域内高反射能力。
其他文献
悬浮体系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自然界中。近年来,由于其流变性能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的悬浮体系中,胶体悬浮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而也是科研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悬浮颗粒尺寸、维度以及与悬浮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必然使得悬浮体系的流动与变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悬浮体系的流变行为强烈依赖于这些内部多层次的结构因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剑桥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是一座城,游人可以随意在里面穿梭。与多少个诺贝尔获奖者同吸一个地界儿的空气,人总感觉有那么些异样。  我注意观察那些大街小巷的学生,总觉得跟我定义的莘莘学子的样貌气质略有差异。这些孩子脸上没有中国人熟悉的意气风发(毕竟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反倒有点像街舞少年,踏着滑板,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风一样呼啸而过。  在剑河泛舟,船夫四十多岁,着一件大红夹克,焦黄的头发四下乱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