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定位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收集一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Extraocular Muscles,CFEOM)的中国家系,分析该家系CFEOM的典型临床特征、眼外肌病理特征及眼眶CT检查。  2.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KIF21A基因第8、20、21外显子突变分析,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为我国对该病的遗传学诊断和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丰富中国CFEOM家系遗传学资料,为该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收集该家系3代中的3例患者及2例正常成员,采集家系成员的病史,包括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等,并对5名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眼位等检查。  2.对该家系中的先证者术前进行眼眶CT检查,手术中所取得的眼外肌组织进行病理结构的检测,并观察其术后疗效。  3.采集5名成员的外周血5ML,用酚氯仿萃取分离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对KIF21A基因的第8、20、21外显子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扩增,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目的扩增片段,用QIAquick纯化试剂盒(QAquick Columns,Qiagen,Chatsworth CA,USA)纯化PCR产物,再由ABI公司提供的BigDye3.1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进行基因直接测序的,分别对该家系成员的KIF21A基因第8、20、21外显子三个已知突变热点进行突变检测,确定突变位点,并比较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本研究的中国家系中,3名患者均具有典型的CFEOM表现,双眼眼位固定在外下方,大角度的外斜视与下斜视,眼球各个方向运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垂直方向上转不过中线,非进行性的双眼眼外肌麻痹,双眼均有重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肌力差,下颌上举的代偿头位。  2.先证者眼眶CT检查提示,双眼上直肌变细,外直肌较内直肌增粗,双眼视神经走形欠自然,鼻中隔稍显偏曲,双侧下鼻甲增大。眼外肌病理显示肌肉萎缩伴纤维化,灶区血管增生伴充血、出血,肌细胞核增多,术后患者下颌上抬及外观有所改善,但眼球运动无明显改变。  3.该家系中3例患者KIF21A基因第21外显子均测出c.2860C>T,p.R954W的错义突变,即第2860位的碱基位置由C变成T,最终导致第954密码子由野生型的精氨酸(Arginine,R)被色氨酸(Tryptophan,W)所取代,而2名正常家庭成员未检测出此突变。  结论:  1.通过对先证者的眼外肌病理检测及眼眶CT检查,显示了眼外肌存在广泛的萎缩及发育不良,其视神经走形欠自然,提示可能存在视神经病变。  2.确定KIF21A基因的21外显子c.2860C>T是该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1型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确定该CFEOM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FEOM1型中国家系,从分子水平认识了CFEOM的病因,为CFEOM中国家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北宋建国初,宋太祖便规定实行严格限控寺院建设的政策.太宗即位后,受政治因素影响寺院政策多有反复.真宗即位后,“大中祥符间,例易天下寺名”;天禧年间,对天下寺院进行全面的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对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DNA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孕妇外周血浆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进一步预测其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潜力。 方法: 1、用酚氯仿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在兔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观察QU对眼组织的不良反应,以期发现一种抑制瘢痕效果好而毒副作用又小的新药,从而为临床解决瘢痕化难题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共28只。其中2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兔(各24只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第1组:右眼术后予以空白眼膏,即空白对照组(简称TR组),左眼行小梁切除术并辅助术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