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约80%患者累及小肠,其中1/3患者小肠是唯一病灶。长期以来,人们无法直观看到小肠内部全景,直到小肠胶囊内镜(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SBCE)和小肠镜的出现。SBCE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技术,现已经成为临床上小肠疾病的一线诊断技术,然而SBCE对CD的诊疗价值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包括以下两部分:1、探讨SBCE对疑诊CD患者的诊断价值;2、分析确诊CD患者行SBCE检查发生检查未完成及胶囊滞留的危险因素、探讨SBCE在评估CD患者小肠黏膜愈合中的价值。研究方法1、小肠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435例临床怀疑CD且行SB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同时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5例患者同时行CT小肠造影检查)。分别统计三种检查方法对疑诊CD患者的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2、小肠胶囊内镜在确诊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2.1统计确诊CD患者SBCE检查未完成率和胶囊滞留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2.2观察接受英夫利昔治疗的小肠CD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周时患者小肠及结肠黏膜愈合情况。并利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Lewis评分与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CDAI)、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小肠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435例疑诊CD患者中有267例患者最终确诊为CD,其中三种方法的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小肠胶囊内镜为64.6%、89.4%、94.0%、82.1%;双气囊小肠镜分别为78.2%、91.3%、94.4%、80%;CT小肠成像为73.3%、86.7%、90.9%、75%。2、小肠胶囊内镜在确诊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2.1 302例确诊CD中,SBCE检查未完成率为33.44%,滞留率为5.6%,logistic回归发现白蛋白降低是SBCE检查未完成的危险因素[OR=3.040;P=0.001],腹泻是未完成的保护因素[OR=0.434;P=0.003]。CRP升高是胶囊滞留的危险因素[OR=3.967;P=0.034]。2.2 36例接受英夫利昔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第30周患者临床缓解率为86.1%(31/36)结肠镜下黏膜愈合率为72.2%(26/36),SBCE下小肠黏膜愈合率为30.6%(11/36),且11例小肠黏膜愈合的患者均同时取得了结肠镜下黏膜愈合,有15例结肠镜下黏膜愈合的患者未取得小肠黏膜愈合。Lewis评分与CRP呈中度相关[r=0.564,P<0.001];与 CDAI 成低度相关[r=0.435,P<0.001],与 SES-CD 评分无相关性[r=0.153,P=0.117]。研究结论:SBCE对疑诊CD患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白蛋白降低增加CD患者SBCE检查未完成风险,腹泻降低SBCE检查未完成风险;CRP升高增加胶囊滞留风险。英夫利昔可以有效诱导小肠受累的CD患者实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SBCE下lewis评分可用来评估小肠黏膜愈合情况,CD患者中回肠末端同小肠其他部位愈合情况并不同步,小肠和结肠均受累的CD患者评估疗效和黏膜愈合情况时,有必要联合SBCE和结肠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