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优秀科幻作品的不断涌现,中国科幻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科幻小说的海外接受度,翻译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目前,译介推动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针对不同的科幻作品,应采用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翻译策略,以提升译文质量。凭借对未来城市的独特构想,郝景芳女士的《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在众多科幻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于2016年获“雨果奖”。该作品已有一个成熟译本,译者为刘宇昆(Ken Liu)。其译文侧重于反映该作品中的社会现实问题,而笔者运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对该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情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重新翻译了前三小节,将其作为《北京折叠》另一女性译本,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维度研究翻译,强调男女译者的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该理论将性别意识植入翻译,以期在翻译中关注女性的存在。本报告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探析《北京折叠》的英译策略。为了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笔者采用“加写前言”(“prefacing”)策略,将其翻译动机及翻译过程等进行了简要描述,彰显了女性译者的身份,突出了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为了补偿原作中有关性别意义上的差异,本文采用“增补”(“supplementing”)策略补充了原作中女性角色的缺失;由于原文包含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加写脚注”(“footnoting”)策略的使用刻画出了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此外,本文运用“劫持”(“hijacking”)策略消除并改写了原文中对女性的歧视性内容,体现了笔者的女性主义意识。通过对翻译实例的分析,本报告希望能够为日后探讨翻译中的性别问题提供参考。本报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写作框架;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除了对作品、作者及翻译过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尤其对原文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章分别从中国科幻、《北京折叠》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通过案例分析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本报告的结语,系统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意义,成果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最后,本报告希望能为广大译者日后对待此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