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赵淳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概要导师赵淳教授1964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198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两年制)。系统学习了中西医药理论和临床各学科知识,奠定了坚实的中西医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50余年来导师学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曾在云南省名中医许子建、李小圃、诸葛连祥、戴惠芬教授等指导下,研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诸多中医典籍,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导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坚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中西医并重,力求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发展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这对导师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2.赵淳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研究2.1治已病更治未病导师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治未病”这一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提出对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强调匡复元气,调理阴阳及生活调摄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急危重症,赵淳教授提出“既病防变,寓治于防,防胜于治”之救治策略,采用“截断”法防止其传变和恶化,使预防和治疗具有前瞻性。2.2“整体观念”是导师学术思想的基本观点赵淳教授指出“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导师强调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五脏系统调控失常、经络调节机能平衡失常等引起,其病变的发生是以自身的调控系统失常为主,治疗以调整疗法为主,通过调动机体正气对抗内外邪气,达到恢复人体正常的动态平衡的目的,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导师诊治疾病的重要思路和方法导师指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要是中医辨病辨证与西医辨病,病证结合的方法。导师在临床上注重运用中西医两法收集临床资料,作好“双重诊断”,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诊断常先辨病后辨证,不仅有利于扩大思路,为患者选择优化治疗方案,而且对于把握病情变化和转归,判断预后都十分有益。病证结合的诊疗方法,有利于中、西医理论相互渗透,中、西医方法彼此借鉴,融汇贯通,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4“调平”治疗观“调平”治疗观是导师高度凝练了中医重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思想提出的观点,导师指出“调平”的中医内涵体现为“扶正祛邪”,“扶助正气”即恢复人体自我修复抗病能力,“祛除病邪”亦即消除各种病理损伤因素。导师善于运用“调平”治疗观促进人体自我调控机制使疾病痊愈,即要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导师把“调平”治疗观概括为“调平阴阳、调畅气血、调和脏腑”,更利于指导临床实践。2.5治老年病重视调补肝脾肾导师从老年人五脏渐衰,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的病机特点出发,在治老年病时重视调补肝脾肾,对老年病的研究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3.赵淳教授临床经验研究3.1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导师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防治的疾病,可归属中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COPD的发病机制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临床以咳嗽、咳痰、喘息气急为主要表现,可伴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导师认为肺气虚是COPD的主要内因,而痰浊、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感受外邪则是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外因,在急性加重期,以邪实为主,多见痰、瘀、热证;兼见肺脾肾等脏腑虚损证候。AECOPD病情危重,复杂多变,预后较差,故赵淳教授强调须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要将西医综合治疗如: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防治呼衰和心衰;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态;防治并发症;防治呼吸肌疲劳;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调节免疫功能等,与中医辨证运用清热解毒、豁痰平喘、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利水、醒脑开窍、平肝息风等治法及方药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体会到COPD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急性期常因复感外邪,痰热壅肺(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咳喘、水肿(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故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运用清肺解毒,加强抗感染;涤痰平喘,着重救呼衰;温阳利水,阻止心重构;化瘀通络,改善微循环;扶正固本,倡营养支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此为救治本病急性期的关键措施。3.2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学术经验导师指出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慢性、长期激活促进心肌重构。故心衰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阻止或延缓心肌重构,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改善患者预后。导师指出,慢性心衰的中医传统证治局限于“治已病”阶段,不易扭转病势,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导师以“治未病”思想指导防治慢性心衰,深化慢性心衰中医病机和证治规律的认识,提出阴虚火旺、阴虚内热、阴虚阳亢是慢性心衰重要病机之一的新观点,强调要据辨证选用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治法和方药,使患者的整体功能达到新的阴阳平衡。即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因子系统,抑制其慢性长期激活,阻止和预防心肌重构发生发展,从而有效地改善本病的预后。笔者提出了“防胜于治”慢性心衰的防治思路和策略的新观点,升华了导师防治慢性心衰学术经验,总结出慢性心衰分阶段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新方法。3.3救治严重挤压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学术经验导师指出挤压伤与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方等)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以肢体肿胀疼痛、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常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导致患者死亡。本症中医学称之为“压迮伤”,乃外物猝压人体四肢,损伤血脉,络损血瘀水滞。压迮伤使热、毒、瘀、湿等内犯机体,气机逆乱,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真脏器严重受损终致脏竭症。由于脾肾功能衰败,脾不能运化水湿,肾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则酿为毒,从而演变为关格。此时水瘀毒三邪互结,或生风动血;或蒙神蔽窍,戕伐五脏,更使病情不断恶化,发生内闭外脱,阴竭阳亡的极危证候。导师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严重挤压伤并MODS优势明显,其救治经验为:掌握临床特征,尽早快速确诊;重视尽早救治,抓紧现场急救;抓住病机关键,搞好后续救治。笔者体会到后续救治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抢救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而中医药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从“虚”、“瘀”、“水”、“毒”四方面着手,采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利水解毒治法及方药,清除内生毒邪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3.4赵淳教授经验方整理研究导师稽古征今,自创多首经验方,组方独特,用于相应的病证,疗效显著,对这些方剂进行认真的研习,可以使自己更深刻地理解导师的学术思想与用药规律和经验,现将导师的经验方整理研究如下:3.4.1双金喘嗽方组成:金银花15g,金荞麦15g,连翘15g,炙麻黄10g,生石膏30g,鱼腥草30g,杏仁10g,桔梗10g,贝母15g,芦根15g,丹参15g,甘草10g。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主治:外感热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之热毒袭肺证。3.4.2咳喘复元方组成:黄芪30g,人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半夏12g,陈皮10g,当归10g,赤芍15g,杜仲15g,白果15g,甘草6g。功效:益气补肺,活血化痰,纳气平喘。主治:用于治疗肺脾肾气虚证,症见:咳喘有痰,动则尤甚,喘促不能平卧,神倦乏力,胸闷气短,舌暗红,苔白腻,脉细滑。3.4.3心衰宁方组成:附片30g,人参15g,黄芪30g,甜葶苈子15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猪苓30g,泽泻30g,车前子30g,丹参15g,益母草15g,红花10g,甘草6g。功效:温阳益气强心,活血利水消肿。主治: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病所致之心脾肾阳虚、痰瘀阻滞、水湿内停之心衰。4.赵淳教授双金方治疗咳嗽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4.1目的:临床观察导师赵淳教授双金方治疗咳嗽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4.2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病例,即西医诊断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断辨病辨证为咳嗽痰热壅肺证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病例各30例,治疗组予双金方煎剂口服;对照组予服用急支糖浆,均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按疗效评判标准判定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4.3结果:4.3.1综合疗效对比经本临床研究表明,双金方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3.2症候群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症候群积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症候群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症候群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4.3.3咳嗽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咳嗽积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咳嗽积分均有减少,且治疗组咳嗽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轻咳嗽症状,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3.4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耐受性较好,均未发生过敏事件及恶心、腹痛、呕吐、腹泻等不良现象。4.4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赵淳教授双金方治疗咳嗽痰热壅肺证的疗效确切,未出现过敏反应及其它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