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灵活性意为根据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在不同思想或行为之间转换的能力。认知灵活性是人类感知到外界刺激发生变化后,发挥适应作用。在认知能力、计划、执行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心理理论中重要直接性影响因素。多种研究证实,孤独症儿童前额叶、梭状回等与高级认知相关的脑区都有所损伤。他们无法很好的理解他们的意识、概念和心理的状态,并且对于外界刺激表现出冷漠、好奇度低和对于改变的低容忍度,都表现出他们的重复刻板和认知灵活性低下的特点。本研究用行为研究和ERP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异常的心理加工过程和具体加工特点。实验一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在认知灵活性方面心理逆转能力和加工机制的特点。实验选取典型发育儿童30人,其中男生26名,女生4名;选取孤独症儿童27名,男生23名,女生4名。两组年龄匹配,分别为典型发育组(控制组)和孤独症组。让所有被试对复杂两可图内容反馈,对反应时、首次反馈信息种类、整体和细节反馈数量和单一反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孤独症被试与典型发育被试在看见这些图片时首先注视和理解的部分,不存在整体和局部上倾向的差异,都是先注视整体;孤独症被试会注意到显著地更多局部或细节的物体,但很难将物质的改变进行合理整合并加以理解;孤独症被试显著地更多的是注意整体物质,且不易运用心理逆转体现认知灵活性;孤独症被试倾向于先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与典型发育被试类似。从而得知,孤独症儿童首次加工机制与正常儿童一样都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加工;孤独症儿童感知到的细节更多,且他们很难做出对已有的合理解释之外的另一种合理解释,即很难发生心理逆转现象和认知灵活性弱。实验二用ERP技术探讨加工产生变异的刺激和正常的刺激的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选取18名孤独症儿童和17名典型发育儿童,孤独症儿童中16个男生和2个女生,典型发育儿童中全是男生。实验材料为三类:标准刺激,偏差刺激和新异刺激。标准刺激是常见的蔬菜水果的写实照片,偏差刺激是这些照片的卡通版图片,新异刺激是将水果蔬菜的常见颜色改成了不可能存在的颜色,如蓝色西瓜等。该实验为完全被动无操作要求的实验,在被试看实验的过程中记录EEG数据。ERP数据分析显示,早期成分对所有刺激类型的P100的振幅和N100潜伏期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孤独症组显著大于典型发育组;晚期成分P300振幅存在显著组间主效应,孤独症MMN振幅显著低于典型发育组和N400的潜伏期上存在显著交互效应,且对新异刺激表现出N400效应,且N400振幅的组间主效应显著。证实了孤独症儿童对于早期加工阶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注意资源,同时后期加工阶段他们的自动探测能力和维持注意能力偏弱,也会将刺激特性进行语义层面和图片层面的特性拆分,对于新异刺激有机警状态和特异的语义加工。本研究用行为研究和ERP实验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在感知外界刺激及改变的事物时的加工特质和认知灵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需要比正常儿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注意资源加工变异性的物质,后期对差异的自动检测能力弱,会对变异度极高的刺激进行语义加工和机警,他们的加工特性是自上而下为先,并更注重细节,但不能灵活挥认知灵活特性。该研究结果解释了孤独症儿童的加工特点和步骤,这研究结果具有很大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由于其中涉及的心理因素很多,有些结论还需更细致的实验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