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等环境均不相同,建筑的本土化设计将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而本土化建筑的采光设计需要提供当地的光气候数据。以往的采光设计遵循的全阴天情况下的采光系数,不但不能代表各地的实际情况,而且造成了更多的建筑能耗。
为了提供更舒适节能的采光设计,地域性的光气候数据是必须具备的基础。现实情况是我国室外照度和天空亮度数据的积累少之又少,并且其观测设备花费庞大。但同时我国的太阳辐射数据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有多年的太阳辐射数据记载。因此论文在对比国内外已有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uneer模型将太阳辐射热转换成总照度值,采用PEREZ模型将太阳辐射热转换成天空亮度分布。
全国各个地区的本土化数据必然带来海量数据需要处理,本文采用GIS系统建立了我国光气候信息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提供详实的准确的地域性光气候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建筑采光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介绍国外光气候转化模型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得到更适合我国历史和现状得光气候数据的转化模型。
(2)运用Muneer模型将我国32个城市得太阳辐射热转化成室外总照度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
(3)运用PEREZ模型的两种方法将太阳辐射热转化成天空亮度分布,并将两种方法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4)基于GIS建立了我国光气候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和处理得到的光气候数据。
(5)对以上光气候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给予说明,并选择天津六月某天的11:01-12:00作为实例对某虚拟房间某点进行室内采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