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一重大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而且日益严重。治理、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某一具体区域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减排对策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50%的目标。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大省,在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消耗了全国10%以上的能源资源,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的山东省,其碳排放量相对较大。而东营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型工业城市之一,近年来碳排放量增涨十分迅速。本文首先通过对2002-2012年东营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增长率、碳排放量的估算分析以及碳排放变化特征分析,得出东营市工业部门碳排放现状;然后基于碳排放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东营市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并运用东营市近10年以来工业部门的相关数据从行业层面和能源层面分析了工业部门碳排放的生产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强度效应,并对所形成的图形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2002-2012年,东营市工业部门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拉动作用主要来自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东营市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作用不大,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东营市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后,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大节能减排对策,并构建一条从碳源到碳汇的东营市经济低碳化发展路径。主要是通过在东营市经济运转过程中,利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能源低碳化、促使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低碳化、发展碳汇技术来降低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