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知-删除”规则设计的初衷是法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一种法律保护规定,设计了除了侵权责任法等传统领域的合理使用等免责事由以外的特殊免责条款,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成为权利人滥用的对象。其中一场持续了八年的旷日持久的纠纷“Lenz诉环球唱片公司”(又名跳舞婴儿案)将“通知-删除”规则的问题展现出来。利益平衡是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中重要的构成要件,然而“通知-删除”规则的滥用使得设计者的目的落空,规则的不合理之处得以显现,对规则的问题的解决与对不合理之处的改进,也是本文希望探讨的话题。“通知-删除”规则滥用的规制,是对网络保护的需要,在网络服务中“通知-删除”规则作为一种门槛极低的制度,滥用的风险很高。当前的网络中的滥用侵权通知也十分常见和普遍。对该规则的梳理和完善显得十分的重要。互联网是侵权行为的高发之地,但互联网并非不法之地,这就使得互联网对于侵权行为的遏制是刻不容缓的,根据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利益衡平的精神,如何在互联网中,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同时有效的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通知-删除”规则开展论述。从“通知-删除”规则的历史起源,发展,分析我国目前对“通知-删除”规则的利用状况,网络用户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通知-删除”规则的滥用,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的探究,以及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文章分文三个章,对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第一章是主要是对“通知-删除”规则的历史起源,概念。对欧美等国家,尤其是美国DMCA等起源文件的介绍与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进行了一些比较。进行了我国的立法背景与立法的不断演进的成果的一系列介绍。其中主要是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用户两个主体为视角,讲述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二章主要是以典型案例,对通知人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两者滥用“通知-删除”规则的情形,其中对通知人发出的“通知”的形式要件以及实体要件进行分析,探讨一个合格的通知的具体要素以及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保护知识产权人与促进网络服务的平衡。继而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通知-删除”规则的滥用,包括作为的滥用,不作为的滥用的分析。对“通知-删除”规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找出解决的办法。第三章对于前面两章所述的背景,原因的总结,以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以借鉴欧美等国的“通知-删除-反通知”进行构建。以及建立健全相信的信用机制,对滥用“通知-删除”规则责任进行划分,做到有权必有责,胡乱的行事权利会使其承担责任,是使用“通知-删除”规则时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