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在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过程中,既往治疗重点是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循环稳定,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以改善其预后及降低死亡率[2]。电针刺以传统针灸为基础,在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针上通以脉冲电流,通过改变电刺激的强度、频率、波幅、波宽、波形脉冲间隔等参数,进行行针治疗。临床和动物研究证实,针灸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紊乱[3]。前期研究表明,电针刺可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减轻脂多糖(LPS)引起的肺损伤程度,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4]。蛋白激酶C (PKC)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血性休克时,激活PKC通路能够改善重要器官灌注和线粒体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5]。PKCa是PKC家族成员中作用最突出亚型[6],研究表明黄芩素可通过激活PKCa通路上调HO-1表达,发挥细胞保护作用[7]。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MAPK家族成员之一,激活后从细胞质转至细胞核内,是转导真核细胞信号的重要通路[8]。在失血性休克诱发的小鼠非感染性急性肺损伤模型中,Toll样受体4(TLR4)可诱导HO-1表达,进而促进机体分泌抗炎因子,p38MAPK通路参与了此诱导表达过程[9]。PKCa和p38MAPK通路是否参与电针刺介导的兔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时HO-1表达,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本研究拟探讨PKCa和p38MAPK信号通路在电针刺介导的兔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时HO-1表达上调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40只,体重1.5~2.0kg,2月龄,实验分成两部分进行,每部分70只,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7组(n=10),第一部分:假手术组(S)、无水乙醇组(AL)、PKC阻断剂白屈菜赤碱组(CHE)、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组(L)、电针刺+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组(EA)、假针刺+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组(NEA)、电针刺+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白屈菜赤碱组(EAC)。第二部分:假手术组(S)、无水乙醇组(AL)、p38MAPK特异阻断剂SB203580组(SB)、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模型组(M)、电针刺+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模型组(EAM)、假针刺+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模型组(SEAM)、电针刺+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模型+SB203580组(EAMS)。EA组、EAC组和EAM组、EAMS组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疏密波,频率2/15Hz,刺激强度1-2mA,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30min次,1次/d,连续5d(1-4d进行电针刺预处理),实验当天电针刺激从给予LPS持续至实验结束;NEA组和SEAM组刺激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0.5cm非经非穴处。L组、EA组、NEA组、EAC组和M组、SEAM组、EAM组、EAMS组耳缘静脉注射LPS5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静脉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0.5h,EAC组和CHE组腹腔注射白屈菜赤碱8mg/kg(溶于0.5ml无水乙醇中),SB组和EAMS组静脉注射SB2035805μmol/kg(溶于0.5ml无水乙醇),S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静脉注射无水乙醇0.5m1。静脉注射LPS各组以MAP在2h内下降至基础值75%为模型成功标志。静脉注射LPS(或生理盐水)6h时,右颈内动脉取血,测定血清TNF-α浓度,处死大白兔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率(W/D)以及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和PKCa(第一部分)或p38MAPK、p-p38MAPK(第二部分)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O-lmRNA和PKCαmRNA(第一部分)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给予LPS各组肺组织损伤加重,HO-1表达上调,肺组织PKCa表达水平(第一部分)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二部分)除针刺加阻断剂组以外其余各组升高(P均<0.05),针刺加阻断剂组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内毒素休克致肺损伤模型组比较,电针刺处理后肺组织损伤减轻,HO-1和PKCα(第一部分)表达上调、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二部分)升高,而再给予阻断剂后与之比较第一部分肺组织损伤减轻,第二部分肺组织损伤加重,HO-1. PKCα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下调(P均<0.05),假针刺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刺组比较,再给予阻断剂后两部分肺组织损伤均加重,且出现HO-1表达和PKCα表达(第一部分)下调,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第二部分)(P均<0.05)。结论PKCα和p38MAPK通路参与电针刺介导的兔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时HO-1表达的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