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毁灭—鲁迅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当时最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五四”时代和文学革命时期的先驱者和精神典范,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国民思想的变革和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鲁迅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为现实服务,针砭时弊,他从未说过自己创作的就是悲剧文学,事实也正是如此,但不能说他的作品中就不含有悲剧因素,同绝望抗争的行为本身就在弘扬一种悲剧精神,无论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还是鲁迅自己,都具有如此的悲剧精神。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鲁迅提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中国人难以欣赏悲剧的原因在于不愿正视价值的毁灭,但无论人们看或不看,价值的毁灭依然在继续,鲁迅所做的只是将这一毁灭过程更加血淋淋摆在那些装聋作哑的人面前,想以此唤醒他们,这无疑是艰难的,这也是鲁迅作品中悲剧性之所在。本文共六个部分。引言交代以鲁迅小说的悲剧性作为论文选题的缘由,指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梳理了学术界对鲁迅文学研究的主要情形和相关内容,最后陈述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论文的主体部分有四章:第一章主要是结合鲁迅的人生境遇和社会环境来探究其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悲剧性特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主要是积极奋进的“呐喊”时期;五四运动转入低潮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时,则主要是“绝望”和“反抗绝望”的“彷徨”期;鲁迅晚期的创作《故事新编》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改编,诙谐与悲凉共存,庄严与荒诞同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体现了一种疏离与反叛的特征。第二章主要是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来探讨其对悲剧的界定和理解。稍加梳理西方悲剧理论的历史,引出鲁迅对悲剧的看法,悲剧是为了将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事物展现在观者眼前。鲁迅的悲剧小说所塑造的是具有真实性的人物形象,这和中国之前的团圆艺术完全不同,而描绘的环境也是真实的,可按照不同的人物形象分为多重的生存世界。在小说中,鲁迅描述的是悲剧人物的物质层面的生命和精神层面的尊严等价值的毁灭,面对绝望的世界,鲁迅和他笔下的人物都在奋起反抗。这些论述需要结合对鲁迅的具体小说作品的认识,讨论其中的悲剧人物及其特征,环境描写和情节安排,等等。第三章是探究鲁迅小说的悲剧性思想形成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鲁迅成长过程中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儒家、佛教、庄周和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都造成了鲁迅的悲剧性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文学革命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浪潮也推动了鲁迅艺术风格的形成。而在南京求学和日本留学时又受到西方思想的洗礼,其中摩罗诗人的反抗精神、进化论的理性思想,以及具有非理性色彩的尼采意志论理论和悲剧酒神的思想都对其影响巨大,这些影响了鲁迅日后的小说创作的视角和方向。第四章论述了鲁迅小说悲剧性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鲁迅悲剧观念和悲剧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将峻急的真实社会状况描述了出来,刻画出奴性的国民灵魂,有着展示和重塑真实世界的现实意义,以及剖析自我的精神价值,有着强烈的批判色彩。此外,鲁迅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大地,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同时具有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风格,连接着不同的时代,显得复杂而宏大。最后是结语。综上所述,鲁迅结合他的现实经历,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角度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悲剧论断,他的小说作品也具有极强的悲剧性色彩,并且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表现,或者说每部小说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从不同的侧面将现实的社会悲剧展现了出来,以先驱者的姿态大声呐喊,低头彷徨,极尽戏谑,惊醒了昏睡中的国民们。鲁迅小说的悲剧性体现在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在看似暗色的悲剧性中,却有着一抹亮色,给人以希望。就文艺层面而言,西方悲剧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拥有了十分完善的悲剧理论体系,但中国却缺少对悲剧的理解与欣赏,近代西方思潮的传入影响了鲁迅等知识分子对悲剧题材的书写,对中国近现代悲剧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他的悲剧文学创作和悲剧理念则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让人们能够正视价值的毁灭,并且感受到价值毁灭时所迸发的生命之美。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锐媒介百花齐放,在网络问政领域也掀起了新的浪潮。政务微信作为“指尖上政民对
通过分析电力变压器负荷与损耗的关系,从变压器并联运行的角度阐述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从而找到变压器实际运行中的最佳经济运行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介绍淮安县域经济在人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从人才总量、
针对试验样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合开路试验的连生体特性分析和单体解离度测定,研究确定了优先选铅再选锌-锌粗精矿再磨工艺流程。在原矿品位铅为1.04%、锌为3.16%的条件下,
事业单位是为了公益目的,主要由国家创办并由财政供养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生产性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历了初步探索、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