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芳香羧酸类配体构筑的功能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分子磁性研究成为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化学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合成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发现新的磁现象、探寻磁性和结构的相关性。本论文基于芳香羧酸类配体,辅之以含氮杂环配体,构筑了12个具有特定结构和磁性的3d和4f金属离子配位聚合物,并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荧光、X-射线单晶衍射和变温磁化率等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以2,2’-联苯二羧酸为主配体,利用羧基灵活的配位模式,加以双咪唑基柔性配体为辅助配体与3d过渡金属,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四个具有不同维数的配位聚合物。另外用2,2’-联苯二羧酸为配体和4f金属合成了5个同构的-维链状配合物,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中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对它们进行了磁性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2.以2,2’,4,4’-联苯四羧酸为有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钴配合物和一个零维结构的铜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拓扑分析和磁性研究。   3.以草酸为有机配体,加以1,3-二(4-吡啶基)丙烷(bpp)配体作为辅助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具有孔洞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三联吡啶类衍生物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已成为电致变色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了10种酯基取代的三联吡啶化合物,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20种配合物。对30种新型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紫外和电化学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变色材料进行概述,介绍了电致变色材料的定义及变色机理,对无机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列举了生活
烃源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各种无机矿物的集合体,而有机酸普遍存在于沉积有机质中,是未熟-低熟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的常见组分。烃源岩又存在多种无机元素,它们对生烃起到一定
噻咯(silole)是环戊二烯中的桥头碳原子被硅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因为硅原子的外环σ*与环戊二烯π*形成了σ*-π*共轭,使得噻咯分子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远远低于吡咯、呋
学位
大环化合物包括二芳基冠醚、二酰胺冠醚等被广泛应用于轮烷、索烃及相关分子机器的组装与制备。本实验室已通过利用Egliton炔炔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丁二炔-苯环大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