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职青年休闲生活状况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从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工的休闲时间获得大幅度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目前有法定假日115天,己接近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休闲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城镇居民重要的生活主题。因此,关注和研究城镇居民的休闲生活,是一个在理论、实践与政策等层面上都必需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一宏观社会背景,选取都市职业青年休闲生活状况这一研究主题,以南宁市为调查点,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三结合的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南宁市在职青年的休闲行为和主体观念进行描述,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影响他们参与休闲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借鉴。同时也希望对国内同类型省会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意义。 正文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介绍了指导研究的马克思的闲暇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并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对已有研究文献作了评述。 第二部分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利用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休闲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休闲时间、休闲场所、休闲方式、休闲同伴选择、消费额度支配和休闲主体观念如休闲的阻碍因素、对待休闲的态度、休闲生活满意度等的现状来分析描述都市职业青年休闲的整体状况。并总结出休闲行为选择的能动性和意愿性等六大特征。 研究发现:第一,现代信息社会,具备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和价格相对实惠等因素,上网已经超过影视而成为在职青年在平时休闲时间里最普遍的休闲方式。第二,在职青年休闲交往范围扩大,逐渐从平时相对封闭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圈,向适度开放的以共同趣味为基础的友情圈拓展和延伸。第三,由于休闲,大大拓展了个体的社会交往空间,而这个空间也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公共生活领域。 第四部分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宁市职业青年休闲存在的问题有:时间稀缺导致匆忙感与压力、休闲技能比较缺乏、社区建设不能适应个体文化需求等。导致休闲现状的原因既有微观因素,又有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收入、社会交往理性、青年时期社会化(亲密关系表达、社会资本建构)等;宏观因素包括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结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历史文化传统、大众媒介的普及化等。 第五部分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城市在职青年休闲生活状况的思路:树立正确休闲意识,提高休闲技能;多开展家庭式休闲活动,加强沟通交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待遇,丰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平衡功能社区;提供更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第六部分结语。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以及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对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问题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框架与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界影响甚远。本文利用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合理之处以便为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践服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也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医疗保障统筹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减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更是有着非
生育理论通常认为生育意愿对生育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育水平的普遍降低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决定人们理想的子女数量
为了保证桥梁的健康稳定运行,我国针对桥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变形测量,但是由于这些技术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在具体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当前很多桥梁变形测量水平并不高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日常生活里遭遇意义迷失难以避免的;它是和现代社会中“文化堕距”的客观存在相伴随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民间信仰确实可以被用作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
本文是以长沙市天心区P社区为个案进行的社区居民慈善捐赠行为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