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道公路雾区智能引导系统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双车道公路陡坡急弯、道路狭窄,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且山区海拔较高、植被茂密,常出现团雾低能见度天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目前静态、被动的雾区警示标牌,仅仅以警示的方式告知驾驶员雾区路段谨慎驾驶,无法有效保障车辆在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行驶安全。为改善上述现实存在的交通问题,论文从智能交通的角度,借助通信、电子传感、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技术,研究设计双车道公路雾区智能引导系统。该系统根据大雾预警级别分级,从而实现不同能见度等级下的道路线形显示和车辆主动诱导功能,并可对道路交通情况实时监控。论文根据双车道公路特点,确定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提出单侧式车辆感知、双面式雾灯的创新设计。根据系统总体规划,论文主要针对车辆感知技术、系统软硬件及通信进行研究。经理论分析、车辆探测实验,系统选用24GHz毫米波雷达作为车辆感知传感器,判断车辆位置和行驶方向,为实现主动诱导功能提供车辆信息,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式研究不同高度、角度组合下毫米波雷达的车辆识别规律。路侧诱导单元以主控芯片STM32F103RCT6为核心,搭载毫米波雷达、LED信号灯、LED字幕板、摄像头、GPRS及无线RF通信等模块实现硬件功能。并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电路原理电路图和印制电路板的绘制。系统选用C语言通过RTX实时操作系统进行软件功能设计。系统上位机与路侧诱导单元、能见度仪间的无线通信由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实现,而路侧诱导装置间的数据通信由无线射频技术实现。经软硬件结合并生产、焊接及组装和功能测试,本系统工作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论文研究成果“双车道公路雾区智能引导系统”应用于贵州省德江县境国道G326线K155+440~K158+420路段。该双车道公路团雾多发,并伴有陡坡急弯、道路狭窄特点。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双面式路侧诱导灯箱,并完成样机测试和系统布设方案设计,以实现低能见度下的道路线形和车辆警示诱导效果。最后,对系统研究和应用做出简要结论,并对系统改善及后续工作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耐腐蚀避光式集装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外部套装有一圈内接气囊,所述内接气囊的气囊内壁内侧粘连有一层铝覆膜,所述气囊内壁通过气腔与气囊内壁分隔,所述气囊
地震在我国频频发生,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经常受到地震的威胁,一般说来,在粉细砂地基分布区地基液化是地基失效的主要形式,也是引起
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愈加明显,尤其是圆曲线和夹直线路段。圆曲线、夹直线长度作为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
成像光谱技术能同时探测物体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在军事侦查、航空航天、物质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一些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光谱技术,在提高光谱分辨率的同时,会出现成像系统复杂,数据重构量大,光通量低等问题。通过在横向剪切干涉仪中加入色散元件,将色散技术与干涉技术相结合,能实现窄光谱范围内的超精细光谱探测,具有高光谱分辨率和高通量的优点。本论文在基于分析高通量干涉成像光谱系统的基础上,分析
综合和发掘不同传感器图像的特征信息,将其融合成信息更全面的图像已日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图像处理技术,但获取和处理融合原图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视景仿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