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俄罗斯侨民作家别列列申中国主题的创作和译诗为切入点,分析别列列中的中国情结。一方面,别列列中在中国生活几十年,他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逐渐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喜爱。他学习汉语,熟知中国文化,热爱中国艺术和文学艺术,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并且到各地游走,把自己的感受写成诗作,其作品中包含了大量中国元素的描写,中国不仅是他诗歌创作灵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沃土。中国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习俗都成了别列列申诗歌创作的对象和源泉。另一方面,别列列申在大学里开始学习中文,热衷于翻译唐诗。别列列不仅翻译了李白、王维、欧阳修、贺知章、王之涣、鲁迅的诗,还翻译了《木兰辞》、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屈原的《离骚》,大部分收录在其翻译的诗歌集《团扇歌》中,此外,他还翻译了《离骚》和《道德经》。通过对其中国主题作品和译诗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为俄侨中的特殊成员,别列列申对中国文化不仅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是理解并直接接受了中国文化。不论是与哈尔滨俄侨,还是与旅居巴黎的俄侨相比,别列列申在其文学创作中体现的不是对“异语情调”的追求,更多的是对第二祖国的热爱和想念。别列列申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把中国文化介绍到了世界各地,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文学的了解。别列列申作为一名重要的俄侨作家,其关于中国主题的作品必将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其中大量的中国意象也必将成为学者讨论的主题之一,对于扩大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有重要价值。